[發明專利]兩桿型沖擊吸收器有效
申請號: | 201380038268.8 | 申請日: | 2013-05-29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410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發明(設計)人: | 宮里英考;高桑洋二;廣木章;松崎幸一;水口壽雄;吉永耕大;三田剛;結束茉利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SMC株式會社 |
主分類號: | F16F9/34 | 分類號: | F16F9/34;F16F9/20;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黃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兩桿型 沖擊 吸收 | ||
1.一種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該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具有:缸體外殼,內部具有填充有液體的液室;連續的桿,沿軸線方向貫穿該缸體外殼,一端和另一端從上述缸體外殼的一端和另一端液密地突出到外部,在軸線方向上進行往返運動;第1和第2活塞,保持軸線方向的間隔地被保持在位于該桿的上述液室內的部分;第1和第2活塞室,由該第1和第2活塞劃分為上述液室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蓄液室,形成在上述第1活塞與第2活塞之間;流通間隙,為了對液體賦予流動阻力,分別形成在上述第1和第2活塞的外周面與上述液室的內周面之間;以及開閉自如的第1和第2單向流路,連結上述第1和第2活塞室與上述蓄液室,
上述第1和第2單向流路在上述桿的往返移動時,位于該桿的移動方向前方側的單向流路閉鎖,阻止從該移動方向前方側的活塞室朝向上述蓄液室的液體的流動,位于上述桿的移動方向后方側的單向流路開放,允許從上述蓄液室朝向該移動方向后方側的活塞室的液體的流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桿具有:從上述缸體外殼的一端突出的第1桿構件和從另一端突出的第2桿構件;以及在上述液室內連結上述第1桿構件和第2桿構件的中間構件,
上述第1和第2活塞沿軸線方向位移自如地被配設在上述第1和第2桿構件的被形成于與上述中間構件相鄰的位置的活塞安裝部,由于上述桿的往返運動而位移,與上述中間構件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第1和第2抵接面交替地接離,
上述第1和第2單向流路具有:以始終與上述第1和第2活塞室連通的方式被形成在上述第1和第2活塞的內周面與上述活塞安裝部的外周面之間的連通路;以及以將上述連通路和上述蓄液室接通或斷開的方式被形成在上述中間構件的第1和第2抵接面與上述第1和第2活塞的側面之間的開閉路,通過上述第1和第2活塞相對于上述第1和第2抵接面的接離,上述開閉路被開閉。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和第2活塞的朝向上述第1和第2活塞室側的側面與上述活塞安裝部的端部的供上述活塞接離的臺階部之間,形成有用于將上述連通路始終連通于該第1和第2活塞室的連通槽。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室的內徑,在上述第1活塞室與第2活塞室之間的位置最大,且隨著向上述第1活塞室側和第2活塞室側去而逐漸小徑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室的內徑在上述第1活塞室側和第2活塞室側不同。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和第2桿構件的在上述液室內進行往返運動的部分、上述中間構件、上述第1和第2活塞、以及上述第1和第2單向流路,相對于上述中間構件的軸線方向的中央呈左右對稱。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蓄液室內收容由具有獨立氣泡的伸縮自如的發泡體形成的彈性構件,通過對上述液體賦予預壓使該彈性構件壓縮,構成致動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兩桿型沖擊吸收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缸體外殼上,在成為上述液室的中央部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填充上述液體的填充孔,該填充孔由對上述液體賦予預壓的調壓塞柱堵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SMC株式會社;,未經SMC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38268.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