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變壓縮比發動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87029.X | 申請日: | 2013-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45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鑫龍;洪偉;解方喜;蘇巖;許允;李小平;丁明峰;鐘兵;陳麗麗;趙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B75/04 | 分類號: | F02B75/04;F02D15/04;F02B61/06 |
| 代理公司: | 長春吉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邵銘康;朱世林 |
| 地址: | 130012 吉***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變 壓縮比 發動機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用內燃機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改變活塞往復式發動機的幾何壓縮比的技術,尤其是和增壓技術,發動機小型化趨勢相配合的發動機技術。
背景技術
壓縮比是氣缸總容積與燃燒室容積的比值,其表示活塞由下止點運動到上止點時氣缸內氣體被壓縮的程度,是衡量發動機性能的重要參數,是影響發動機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理論上,壓縮比提高將帶來熱效率的提高。
而對于傳統的往復式活塞內燃機而言,固定的壓縮比不能充分發揮發動機的性能,事實上在小負荷、低速運轉時,發動機的熱效率低,相應地綜合性能比較差,這時可以用較大的壓縮比,而在大負荷、高轉速運轉時,若壓縮比過高,則很容易發生爆震并產生很大的熱負荷和機械負荷,這時可以用較小的壓縮比。隨著負荷的變化連續調節壓縮比,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發動機的潛力,使其在整個工況區域內有效提高熱效率,進而提高發動機的綜合性能。
可變壓縮比技術和發動機小型化的技術相配合,將可以達到汽車輕量化的目的,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對于低碳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世界各大汽車研發機構很重視可變壓縮比的研究,其中薩博公司的SVC(Saab?Variable?Compression)發動機,已證實可變壓縮比技術的應用對于發動機的動力性、經濟性具有顯著的提高。法國的MCE-5(Multi-Cycle?Engine-5?Parameters)發動機可以使壓縮比7-20之間無級調節,其燃燒熱效率可以提高20%,燃油經濟性提高35%。日產公司研發的多連桿式的可變壓縮比發動機,在有效控制噪聲振動基礎上,也能對發動機的性能產生明顯的提高。中國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實驗機型,只有相關專利的積累。
但目前綜合來看,各個企業生產的實驗機型都存在機構過于復雜,實用性不好的等缺點,面臨量產化仍然需要走很長的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已有機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克服現有機構存在的不足之處,實現發動機的可變壓縮比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由飛輪1、動力傳輸軸后端軸承2、曲軸箱3、鉸接座軸承4、鉸接座5、動力輸出軸6、動力輸出軸前端同步齒輪8、動力傳輸軸前端軸承9、正時齒輪10、鏈輪11、鏈輪罩12、鏈輪罩孔13、皮帶輪14、電動機罩15、電動機16、電動機輸出軸17、蝸桿鉸接座18、蝸輪19、蝸桿20、蝸桿軸承21、齒輪軸前端軸承22、齒輪軸23、曲軸前端同步齒輪24、曲軸支承座26、曲軸支承橫梁銷27、齒條28、升降控制齒輪30、齒輪軸后端軸承31、曲軸后端同步齒輪32、動力傳輸軸后端同步齒輪33油底殼34、汽缸體35、支承蓋39、活塞上止點位置傳感器47、轉速傳感器48、活塞上止點位置傳感器47組成,其中曲軸箱3為龍門式結構,其內部動力輸出軸6一側固接有鉸接座5,齒輪軸23位于動力輸出軸6另一側,齒輪軸23由曲軸箱3前后端的前端軸承22和后端軸承31支承;活塞上止點位置傳感器47固接于曲軸箱3外側;曲軸箱3由油底殼34封閉;動力輸出軸6后端固連有飛輪1和動力傳輸軸后端同步齒輪33,動力輸出軸6前端安裝有皮帶輪14、鏈輪11、正時齒輪10、動力輸出軸前端同步齒輪8,正時齒輪10和鏈輪11外側設有鏈輪罩12;動力輸出軸6與曲軸支承橫梁孔7過渡配合,動力輸出軸6與n+1個和曲軸箱(3)中曲軸支承橫梁25相同的曲軸支承橫梁鉸接;動力輸出軸6由曲軸箱3前后端的動力傳輸軸后端軸承2和動力傳輸軸前端軸承9支承;蝸輪19固接于齒輪軸23前端,蝸桿20經電動機輸出軸17與電動機16固接,蝸輪19與蝸桿20嚙合;蝸桿20由曲軸箱3外側鑲嵌于蝸桿鉸接座18的蝸桿鉸接座軸承21支承;電動機16、蝸輪19和蝸桿20外設有電動機罩15;曲軸支承橫梁25左端的齒條28與升降控制齒輪30嚙合;齒輪軸23中段固接有和升降控制齒輪30相同的n+1個升降控制齒輪,齒輪軸23由齒輪軸前端軸承22和齒輪軸后端軸承31支承;曲軸支承橫梁25經其上的曲軸支承橫梁孔7與動力輸出軸6活動連接,并經鉸接座5上的鉸接座軸承4與曲軸箱3活動連接;曲軸支承橫梁25中的曲軸支承座26與曲軸29連接,曲軸支承橫梁銷27與曲軸橫梁銷孔43過渡配合;曲軸29中段支承于和曲軸支承橫梁25的曲軸支承座26相同的n+1個曲軸支承座上;固接于曲軸29前端的曲軸前端同步齒輪24和固接于動力輸出軸6前端的動力輸出軸前端同步齒輪8嚙合,固接于曲軸29后端的曲軸后端同步齒輪32與固接于動力輸出軸6后端的動力輸出軸后端同步齒輪33嚙合;轉速傳感器48位于曲軸箱內;缸壓傳感器49位于燃燒室上方;電子控制單元與電動機16連接,并采集活塞上止點傳感器47、缸壓傳感器49、轉速傳感器48的電信號,上述的n為直列式發動機的汽缸數,其值為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大學,未經吉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8702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載液壓傳動混合能源變頻自發電系統
- 下一篇:一種納米光觸媒空氣凈化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