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焊接軌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774916.3 | 申請日: | 2013-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5872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朝陽;嚴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C7/02 | 分類號: | B66C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陸嘉 |
| 地址: | 200125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焊接 軌道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起重機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安裝在船上的甲板起重機。
背景技術
隨著海洋工程的發展,船用起重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船用起重機主要布置在船的甲板上,在一些場合,甲板起重機需要具有行走功能,即在甲板上鋪設軌道,而起重機能夠在軌道上沿著軌道移動。
和陸地上的起重機相比,甲板起重機的一個顯著區別是:海上存在風浪,風浪的作用下船會出現搖擺。由于起重機重心較高,在搖擺時可能出現傾覆,甲板起重機需要考慮防傾覆的問題。此外,當起重機隨船搖擺時,會造成兩側的車輪受力不平衡,可能單側的車輪會承受較大的力,隨之對單側的軌道造成較大的壓力,因此,甲板起重機的軌道需要考慮增加強度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搖擺的狀況。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具有防傾覆能力的焊接軌道,適用于甲板起重機。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焊接軌道,包括:上翼板、腹板、下翼板和硬度板;上翼板和下翼板水平設置,腹板豎直固定在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間,上翼板、腹板和下翼板共同形成“工”字型,下翼板固定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嵌入在下翼板中。甲板行走起重機的車輪安裝在焊接軌道上,車輪置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間,車輪放置在硬度板上。
在一個實施例中,下翼板上開有臺階槽,硬度板的橫截面為臺階型,硬度板嵌入在臺階槽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硬度板的頂面寬度與車輪的寬度匹配。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間的間距與車輪的直徑匹配。
在一個實施例中,下翼板和腹板之間安裝有加強筋。
本實用新型的焊接軌道的上翼板起到防傾覆的作用,在出現搖擺時有效阻止甲板起重機的擺動幅度。下翼板上的硬度板起到強化下翼板強度的作用,能承受起重機晃動時的壓力。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質和優勢將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的描述而變的更加明顯,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圖1揭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焊接軌道的截面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所示,揭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焊接軌道的截面結構圖。該焊接軌道包括:上翼板102、腹板104、下翼板106和硬度板108。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水平設置,腹板106豎直固定在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間,上翼板102、腹板106和下翼板104共同焊接形成“工”字型,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強化腹板106和下翼板104之間的連接,在下翼板104和腹板106之間還安裝有加強筋105。下翼板104固定在船的甲板上,比如直接焊接在船的甲板上。硬度板108嵌入在下翼板104中。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下翼板104上開有臺階槽,硬度板108的橫截面為臺階型,硬度板108嵌入在臺階槽中,使得硬度板108穩固地嵌入在下翼板104中。由于硬度板108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因此硬度板108的頂面寬度與車輪200的寬度匹配,所謂匹配是指硬度板108的頂面寬度略微大于車輪200的寬度。
甲板行走起重機的車輪200安裝在焊接軌道上,車輪200置于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間,車輪200放置在硬度板上。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間的間距與車輪的直徑匹配,所謂匹配是指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之間的間距略微大于車輪200的高度(或者說車輪200的直徑)。這樣,在正常運行時,車輪200主要在下翼板104和硬度板108上運行,上翼板102和下翼板104的間距略大于車輪200的直徑,確保車輪200的正常運行不受干擾。當甲板起重機出現晃動時,上翼板200能起到防傾覆的作用,能將車輪200限制在基本保持豎直的狀態,防止起重機傾覆。此時,硬度板108能夠承受起重機因出現晃動而增大的壓力。
本實用新型的焊接軌道的上翼板起到防傾覆的作用,在出現搖擺時有效阻止甲板起重機的擺動幅度。下翼板上的硬度板起到強化下翼板強度的作用,能承受起重機晃動時的壓力。
上述實施例是提供給熟悉本領域內的人員來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的,熟悉本領域的人員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思想的情況下,對上述實施例做出種種修改或變化,因而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被上述實施例所限,而應該是符合權利要求書提到的創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77491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低溫多晶硅薄膜晶體管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鰭式場效應晶體管的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