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駐車拉線支架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82461.2 | 申請日: | 2013-10-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75311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瑞龍;孫仁杰;蔣維;趙利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7/08 | 分類號: | B60T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黃志興 |
| 地址: | 102206***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拉線 支架 車輛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駐車系統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駐車拉線支架及車輛。
背景技術
手剎是在車輛駐車時常用的一種輔助制動器,其是采用鋼絲拉線連接到后制動蹄上,以對車子進行制動。通常的手剎一般包括用于操縱的拉桿組件(包括導向結構)、駐車拉線支架、位于駐車拉線支架內的與拉桿組件配合連接的拉線機構,通過對拉桿組件的操作,對拉線機構進行拉動,進而實現駐車制動。
如圖1-2所示,在現有的車輛駐車系統中,駐車拉線支架包括固定支架10和導向鋼管20。這種結構不僅笨重、結構復雜,而且安裝時需要在車身上尋找固定支架20的多個固定點,如果固定點選擇不當,或者車身預留的空間決定了不能選擇合適的固定點,則將會導致方向拐點半徑過小的問題;另外,這種結構安裝時需要足夠的邊界空間,這就會造成在局部硬力過大,對零件造成損壞,甚至影響駐車拉線內運動拉絲的效率,進而影響整車駐車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駐車拉線支架及車輛,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駐車拉線支架,結構復雜、笨重以及安裝時需要足夠的邊界空間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駐車拉線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用于固定在車身上的固定部以及與所述固定部相連并用于引導駐車拉線的引導部,所述引導部呈螺旋狀。
優選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支架靠近或遠離所述車身的第一限位部和用于限制所述支架轉動的第二限位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用于穿設螺栓的環狀;
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支架的端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呈用于卡扣在所述車身上的限位孔內的鉤狀。
優選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鉤的彎曲方向與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環所在平面垂直。
優選地,所述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引導部為由線性結構彎曲而成的一體結構。
優選地,所述支架通過熱成型彈簧鋼一體成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車身、駐車拉線以及所述駐車拉線支架;
所述支架通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固定在所述車身上;所述引導部套設在所述駐車拉線上,所述駐車拉線上設有用于配合所引導部引導的限位塊。
優選地,所述第一限位部呈環狀,螺栓穿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環和所述車身上的安裝孔將所述支架安裝在所述車身上。
優選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支架的端部,且所述第二限位部呈鉤狀,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鉤卡扣在所述車身上的限位孔內。
優選地,所述車輛包括沿所述駐車拉線的延伸設置的多個所述支架。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駐車拉線支架及車輛,由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部以及引導部,使得支架在對駐車拉線起固定作用和導向作用的同時,達到了結構簡單的目的,省略了外接導向鋼管笨重的結構,節約了成本,而且在安裝時對于空間邊界要求較高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安裝支架時,將駐車拉線穿過所述支架的引導部的螺旋,且所述駐車拉線與所述引導部的螺旋內圈存在間隙,所述駐車拉線可以在所述引導部的螺旋內自由旋轉,提高了所述支架的抗震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背景技術中的駐車拉線支架的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駐車拉線支架的安裝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駐車拉線支架的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的駐車拉線支架與駐車拉線配合的示意圖。
圖5是圖3所示的駐車拉線支架的安裝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種駐車拉線支架與駐車拉線配合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固定支架;20:導向鋼管;30:車身;
31:限位孔;32:安裝孔;40:駐車拉線;
41:限位塊;51:第二限位部;52:引導部;
53:第一限位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
在實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參考附圖所示的上、下、左、右;“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遠、近”是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遠、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8246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