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77015.2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996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蔣興勝;黃偉;劉為;雷勤文;戴俊強;鄭永莉;陳朝暉;馮身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6B7/02 | 分類號: | B66B7/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順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施工 升降機 安全 就位 引導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施工升降機作為垂直運輸機械在建筑施工中大量運用,施工升降機安全事故也不斷發生。尤其是在施工升降機安裝過程中,在將吊籠安裝就位套入標準節上時特別容易發生機械傷害事故。吊籠是施工升降機中的運載設備,其外形尺寸大、重量重,通常設有二道導向輪組,每組導向輪組由多個導向輪構成并形成導向孔口,各導向孔口分別與施工升降機標準節立柱進行配合,從而通過立柱和導向輪組對吊籠升降進行垂直導向。安裝吊籠時需使標準節立柱進入導向輪組,由于導向輪組與立柱間間隙比較小,所以標準節立柱不容易進入導向輪組,目前需要4-5個工人反復晃動吊籠,以使導向輪組對準標準節立柱上管口后,再下降吊車吊鉤,使吊籠落入標準節內。在上述這個過程中存在很大危險:吊籠導向輪停在立柱上管口,繼續下吊鉤,發生突然墜落,鋼絲繩斷裂;對位時,人的手容易被擠壓等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方便吊籠安裝并且克服安全隱患的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及吊籠的安裝方法。
本實用新型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包括一個由同軸設置的上部引導段、中部導向段以及下部定位段所構成的柱狀體,該柱狀體的上部引導段呈錐形導向結構,中部導向段與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導向輪組所形成的導向孔口相適配,下部定位段與施工升降機標準節立柱的上管口相適配,該下部定位段伸入所述立柱的管腔后與其內管壁形成可使柱狀體在所述立柱上端小角度偏擺的側隙,下部定位段的直徑小于中部導向段從而在中部導向段與下部定位段的結合處形成用于與上管口端面嚙合的定位臺階。
本實用新型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裝方法包括的步驟為:1)在地面上安裝施工升降機標準節,其間借助起重設備將一定數量的標準節依次重疊形成基本高度;2)將上述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安裝在需與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導向輪組進行配合的施工升降機標準節立柱的上管口上,安全就位引導裝置的上部引導段朝上,下部定位段插入上管口內,定位臺階與上管口的端面嚙合;3)操作起重設備吊起吊籠,將吊籠導向輪組的導向孔口分別對準相應上部引導段,然后控制吊籠由上之下運動使導向輪組進入立柱,吊籠安裝就位;4)拆下安全就位引導裝置,繼續安裝后續標準節。
由于上部引導段是個錐形導向結構,吊籠上的導向輪組與錐形導向結構之間的間隙較大,且在起重設備降下吊鉤時,導向輪只會沿著錐形導向結構向下移動,而不會停在立柱上管口,故吊籠的就位難度變小。由于下部定位段伸入所述立柱的管腔后與其內管壁形成可使柱狀體在所述立柱上端小角度偏擺的側隙,因此柱狀體能夠根據與導向輪組間的受力在一定范圍內自適應的調節自身偏擺角度,由此降低了柱狀體與導向輪組之間的對位精度,提高對位的便利性,也可避免發生人手被擠壓等危險。另外,受安全就位引導裝置的作用,安裝過程中吊籠不會撞擊損壞標準節立柱上管口,可避免標準節立柱因撞擊而埋下安全隱患。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為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的工作原理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施工升降機吊籠的安全就位引導裝置的結構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未經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770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