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669163.X | 申請日: | 2013-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8127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宇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宇思 |
| 主分類號: | B62K21/00 | 分類號: | B62K21/00;B62K3/00;B62K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13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身體 操控 轉向 滑板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輪滑板車,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站立式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
背景技術
兩輪滑板車是一種青少年的玩具,已有數十、上百年的歷史了。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才在國內外流行起來,成為非常普及的一種青少年玩的運動器材。常規的兩滑板車類似于一輛小型的自行車,主要有轉向用的手把;同樣只有前輪與后輪兩個車輪,但是輪子的直徑比自行車輪子要小得多,輪子的種類基本上與溜冰鞋輪子類似;不過它的車架很低,成為只供操作者站立用的踏腳板。操作者的一只腳站在車架上,用另一只腳蹬地,來驅動車子前進。這種唯一的驅動方式,限制了該類兩輪滑板車的玩用范圍。此外,當前后輪子方向不一致時,單腳蹬地驅車前進,因為不穩定而有一定的不安全性。且用手扶的方式也缺乏新穎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操作者能更容易、更安全的使用,提高趣味性及娛樂性,能夠用身體控制滑板車轉向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包括一具有至少一只后輪的底部縱梁,在底部縱梁上設置有能承載操作者站立的踏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與底部縱梁相連的與所述底部縱梁呈銳角角度設置的可夾持于騎乘者兩腿之間操控轉向的方向操縱桿,在方向操縱桿底部設有一萬向輪組件。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方向操縱桿設置為向踏板方向彎曲的弧形桿。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方向操縱桿由連接桿及與連接桿伸縮設置的延長桿組成,所述延長桿設于連接桿上部。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方向操縱桿通過左、右固定瓦、螺栓及螺母與底部縱梁固定連接。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萬向輪組件由前輪叉、輪體、連接輪體與前輪叉的螺栓以及設于前輪叉頂部的旋轉固定軸組成,所述旋轉固定軸通過套于連接桿內部的加強管及螺栓與連接桿旋轉配合連接。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底部縱梁設置兩只后輪,兩只后輪之間通過與底部縱梁軸線垂直設置的連接梁固定,所述連接梁與底部縱梁轉動配合連接。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后輪設置一電機輪轂,電機輪轂與帶有相反磁性的兩個通電電極電聯接,通電電極與帶有與其磁性相反的磁性電極相連。所述磁性電極通過電線與具有速度控制鈕的速度控制手柄及電池電連接。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底部縱梁裝設有兩連接護板,電機輪轂通過螺栓固定于兩連接護板之間,所述通電電極設于連接護板上。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方向操縱桿與底部縱梁鉸接,所述延長桿上設有一可將所述方向操縱桿折疊的支撐折疊桿,所述支撐折疊桿頂端與延長桿轉動連接,支撐折疊桿底端與底部縱梁活動連接。
上述的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所述踏板上設有一圓形短桿,在圓形短桿的上端與支撐折疊桿開孔同方向設有兩個彈性突出,當把圓形短桿放入支撐折疊桿內部時,彈性突出置入支撐折疊桿下端開設的孔中,并使其固定。
本實用新型身體操控轉向滑板車的優點是:本發明提出的這種全新設計的兩輪滑板車,能夠安全、穩定地操控。與常規的兩輪滑板車不同,它還能作出各種各樣的“自旋”或“漂移”的特技動作。它的穩定、安全與多種花式的滑行性能可以進一步滿足市場的需要。本設計的最大好處是增加了滑板車的娛樂性和可玩性,充分鍛煉人體的平衡機能,并通過模塊化拼裝方式達到簡化生產,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l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l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宇思,未經劉宇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66916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