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95209.8 | 申請日: | 2013-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438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唐自強;任潔;宋峰偉;祁高航;武鑫;秦博;吳超;陳振冬;武文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R21/01 | 分類號: | B60R21/01;B60R21/02;B60Q9/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軒 |
| 地址: | 71006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逃生 系統 | ||
1.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CAN-H線(12)、CAN-L線(13)、分別電連接CAN-H線(12)和CAN-L線(13)的傳感器模塊、分別電連接CAN-H線(12)和CAN-L線(13)的報警器模塊、以及分別電連接CAN-H線(12)和CAN-L線(13)的破窗器模塊;所述傳感器模塊包括:模數轉換器、第一微處理器、第一CAN控制器、第一CAN收發器以及固定安裝在發動機艙的水位傳感器,所述模數轉換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水位傳感器,輸出端電連接第一微處理器的I/O接口;所述第一微處理器通過第一CAN控制器電連接第一CAN收發器的輸入端;所述第一CAN收發器分別電連接CAN-H線(12)和CAN-L線(13);所述報警器模塊包括:第二微處理器、第二CAN控制器、第二CAN收發器以及固定安裝在儀表盤上的蜂鳴器;所述第二微處理器的I/O接口電連接蜂鳴器,所述第二微處理器通過第二CAN控制器電連接第二CAN收發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二CAN收發器分別電連接CAN-H線(12)和CAN-L線(13);所述破窗器模塊包括:第三微處理器、第三CAN控制器、第三CAN收發器以及安裝在車輛玻璃窗正面的自動破窗裝置;所述第三微處理器通過第三CAN控制器電連接第三CAN收發器的輸出端;所述第三CAN收發器分別電連接CAN-H線(12)和CAN-L線(13);
所述自動破窗裝置包括電連接第三微處理器輸出端的氣體發生器(7)、以及設置在車輛玻璃窗(1)正面的氣缸體(6),氣缸體(6)的一端為開口端,另一端設有底面;所述氣體發生器(7)設置在氣缸體(6)的開口端,所述氣缸體(6)的底面設有通孔;所述氣缸體(6)的內壁滑動配合有活塞(5),所述活塞(5)靠近所述氣缸體(6)的底面設有撞頭(2),所述撞頭(2)與所述通孔滑動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報警器模塊還包括警示燈,所述第二微處理器的I/O接口電連接警示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窗器模塊還包括用于啟動氣體發生器的點火器(10),所述氣體發生器為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所述點火器的一端設置在氣體發生器的點爆裝置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體(6)的底面設有導柱,所述導柱上套裝有復位彈簧(3),所述復位彈簧(3)抵觸所述活塞(5);所述導柱為環形導柱,所述活塞(5)上設有與其對應的用于定位所述復位彈簧(3)的凹形槽,所述撞頭(2)位于所述環形導柱的中心軸線。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體(6)的側壁設有排氣孔(4),所述排氣孔(4)靠近所述氣缸體(6)的底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輛破窗逃生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發生器(7)與所述氣缸體(6)之間設有密封墊(9),所述氣體發生器(7)設有固定環(11),氣體發生器(7)的開口端設有向外的凸環,所述固定環(11)與所述凸環之間連接有螺栓(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9520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行車手柄綠色環保供暖裝置
- 下一篇:IPM型旋轉電動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