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61911.2 | 申請日: | 2013-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634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智慧;張雙茁;任兆丹;肖國平;曹言坤;何偉奇;陳雪峰;李元昌;陳俊偉;鄭增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黃行軍 |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層 多功能 市政 隧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公路、市政隧道建造技術領域,具體地指一種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
背景技術
市政隧道是城市道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滿足城市機動車輛通行的情況下,一般也需要滿足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以及市政管線的穿越,功能要求比一般公路隧道多樣化、復雜化。傳統市政隧道的特點一般體現在:?
第一,單向行車的隧道斷面一般采用單層結構,表現為分離式、小凈距或連拱結構的平面布置形式,當隧道內有非機動車、人員通行以及特殊管線設置要求時,由于安全問題,往往需要在主洞附近另設通道,這樣,傳統隧道存在斷面利用率低、功能分散、開挖的通道數量多的缺點。導致洞外接線受控因素增加,隧道洞口接線路基(橋梁)的工程量增多,影響城市規劃用地面積。特別在寸土寸金的的城區內,協調內容繁瑣,增加拆遷量會帶來大量的社會問題,建設難度可能反而增大,最終導致建設項目投資大幅超標甚至流產。?
第二,市政管線在穿越傳統隧道時,管道類型有嚴格限制,通過方式受隧道空間和結構的制約,主要在路面以下暗埋,檢修時需要采取交通管制,且檢修周期過長。?
第三,排煙是市政隧道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尤其在采用全射流縱向誘導式通風的隧道中,火災煙霧只有隧道主洞一條排出途徑,可控性較差。?
第四,單向行車的左右兩主洞間,僅通過聯絡橫通道連接,救援、逃生的途徑較單一,且過程中易引發次生事故。?
第五,在隧道交通量大幅增加時,既有的通風、消防系統很難改造,?不滿足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第六,結構和防水系統易出現病害,既有隧道結構維護及改建困難。?
目前,城鎮化發展的大趨勢方興未艾,尤其在城市化的規模也不斷擴展的當今,受服務配套設施、交通量、占地面積、環境保護、隧道長度、投資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城市道路中隧道的修建方式正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以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它包括隧道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本體包括被承力墻分隔成縱向貫通的左側主洞和右側主洞,所述左側主洞和右側主洞均包括設置在中部并縱向貫通的機動車道孔,所述機動車道孔的上部設有圓形風道兼排煙道孔和自動噴淋系統給水管孔,所述機動車道孔的下部設有獨立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孔、市政共同溝孔和人員逃生孔兼送風孔。?
本發明的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其各種功能區大小可調節,集成化、協調化程度以及斷面空間利用率很高。?
在上述方案中:?
所述隧道本體的外圍設有初期支護,所述初期支護包括多個徑向設置的錨桿,所述錨桿的一端進入到土層中,錨桿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鋼架上,所述鋼架沿軸向設置在隧道本體的外層混凝土中。本發明的初期支護和外部土層共同形成隧道本體的承載體系。?
所述初期支護內壁設有二次襯砌,所述二次襯砌內壁設有三次襯砌。?
所述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之間、二次襯砌和三次襯砌之間均設有防水層。?
所述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孔和人員逃生孔兼送風孔均為獨立的單向通行通道。?
所述承力墻的頂部、底部均與二次襯砌剛性連接。?
所述承力墻預留有車、人行通道門。?
所述機動車道孔與其下方的人、非機動車道孔、市政共同溝孔和人員逃生孔兼送風孔之間設有橫向隔板。?
所述市政共同溝孔和人員逃生孔兼送風孔之間設第一豎向隔板;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孔和市政共同溝孔之間設有第二豎向隔板。?
本發明所示的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具有外觀協調、功能齊全、規劃合理、節約用地、有利環保、斷面利用率高的特點。達到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合理配置,通風、防災、救援、逃生的途徑及方式多樣化的目的。改善了結構受力,提高結構的舒適性、安全性、耐久性、可維護性,降低了投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示的一種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結構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多層多功能市政隧道,它包括隧道本體,隧道本體為橢圓形整體多層超大跨對稱形式,其包括被承力墻5分隔成縱向貫通的左側主洞和右側主洞,左側主洞和右側主洞均包括設置在中部并縱向貫通的機動車道孔12,機動車道孔12的上部設有圓形風道兼排煙道孔10和自動噴淋系統給水管孔11,機動車道孔12的下部設有獨立的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孔13、市政共同溝孔14和人員逃生孔兼送風孔1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6191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