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58261.6 | 申請日: | 2013-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725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張青平;宋佳;閻永恒;俞會根;盛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04 | 分類號: | B60K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師事務所 11255 | 代理人: | 毛燕生 |
| 地址: | 102606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體化 設計 電動汽車 動力電池 箱體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系統,具體地說,涉及一種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環境和能源兩大問題日趨嚴峻,純電動汽車因其環保節能的特點成為汽車工業領域的熱點研究。動力電池系統為純電動汽車的能源部件支持整車的正常行駛。
與內燃機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短,這是目前純電動汽車應用范圍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續駛里程短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造成:
1、電池技術的限制,即由于電池充電介質及其原理造成電池容量相對偏低,由此導致的續駛里程短;
2、動力電池系統本身質量較大,額外增加了整車的裝備質量,降低了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
現有的動力電池箱體結構主要是由上蓋和下托盤兩部分組成,然后將上蓋安裝于汽車地板下方。這種結構由于動力電池本身質量較大而限制了系統能量密度的進一步提高,限制了電動汽車的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車身地板完成動力電池箱體上蓋的功能,提高了系統的能量密度,減輕了整車的裝備質量。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具體方案為,一種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包括作為動力電池箱體上蓋的車身地板和動力電池下托盤,所述車身地板底部的安裝梁為框架式固定梁,所述框架式固定梁和所述動力電池下托盤的邊框架為相互匹配的法蘭接觸面,所述法蘭接觸面通過螺栓直接連接。
所述法蘭接觸面之間設有密封條或者密封墊圈,用于保證IP67的防水等級。
所述法蘭接觸面的框架式固定梁一端噴有絕緣漆或者所述框架一端涂有絕緣膜,用于隔開動力電池模塊和車身地板。
所述動力電池下托盤內設有橫向安裝梁,將下托盤隔成若干個區域,用于安裝動力電池模塊。
所述框架式固定梁內汽車地板的斷面為對應于車輛后座部位高于前座部位的階梯形,用于適應電池模塊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產生的有益效果是: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通過將車身地板底部的安裝梁優化設計為可以和動力電池下托盤匹配安裝的結構,從而使車身地板完成了動力電池箱體上蓋的功能。
1、減輕了整車的裝備質量,同等電池技術和箱體結構條件下增加了汽車的續駛里程;
2、降低了動力電池箱體的成本,提高了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
3、法蘭面接觸面之間通過密封條,相應面噴有絕緣漆或者絕緣膜,保證了動力電系統的防水和隔離等級。
附圖說明
當結合附圖考慮時,能夠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其中:
圖1為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的整體安裝圖。
圖2為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的車身地板仰視圖。
圖3為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的車身地板框架式固定梁仰視圖。
圖4為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的電池與下托盤的安裝示意圖。
圖中:1、動力電池下托盤2、動力電池模塊3、安裝梁4、螺栓5、車身地板6、框架式固定梁。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4所示的一種一體化設計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箱體,車身地板5的安裝梁設計成可以和動力電池下托盤1的邊框架匹配安裝的框架式固定梁6,框架式固定梁6和邊框架的匹配面為法蘭面,法蘭接觸面之間設有密封條或者密封墊圈,用于保證動力電池箱體IP67的防水等級;作為法蘭接觸面的汽車地板5的框架式固定梁6一端噴有絕緣漆,或者電池下托盤1的邊框架一端涂有絕緣膜,用于隔開動力電池模塊和車身地板。
進一步如圖4所示,動力電池下托盤1內設有橫向安裝梁3,將下托盤隔成若干個區域,用于安裝動力電池模塊3,動力電池下托盤的邊框架上均勻分布有螺孔,用于與汽車地板的框架式固定梁6通過螺栓4直接連接;為適應電池模塊2對應于車輛后座部位高于前座部位的布置,框架式固定梁6范圍內的汽車地板5的斷面為與之相匹配的階梯形。
通過上述一體化的優化結構設計,在保證各部分原有功能的同時,減輕了整車的裝備質量,不僅結構緊湊而且相對增加了汽車的續駛里程,在對應理念設計的車型既定的前提下,可進行批量生產,具有相當樂觀的前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582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