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20543297.7 | 申請日: | 2013-09-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51177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錢國強;劉慧軍;劉志民;何合;吳建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張小虹 |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 車架 前側梁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前艙車身件,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
背景技術
副車架前側梁作為汽車前艙的吸能件,其作用為增加車輛在發(fā)生正面碰撞時的強度,減少車體碰撞波形當中的最大峰值,以達到減輕人體傷害的目的。GB11551-2003《乘用車正面碰撞的乘員保護》規(guī)定了乘員頭、頸、胸、大腿、小腿區(qū)域的傷害值要求。法規(guī)的這種限定一方面增加了對約束系統(tǒng)的性能要求,另一方面增加了對耐撞性的技術要求。同類車型為達到降低車體碰撞加速度,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增加前艙可壓潰空間,比如通過增加前懸長度,或減小發(fā)動機尺寸等;2.優(yōu)化縱梁耐撞性,提升其吸能性;3.優(yōu)化前防撞梁的碰撞傳力特性;4.發(fā)動機碰撞下沉技術等;然而,上述改進方案均不能達到理想的降低車體碰撞加速度的目的。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其目的是降低車體碰撞加速度峰值,進而減小車輛發(fā)生正面碰撞時對乘員各部位造成的傷害程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包括前側梁本體以及分別位于前側梁本體兩端的前連接板和后連接板,所述的前側梁本體包括本體上板和本體下板,所述的本體上板和本體下板配合形成帶有腔體的柱狀體,且所述的前側梁本體沿長度方向是帶有兩個折彎的三段直線式結構。
所述的前側梁本體上與前連接板連接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大于前側梁本體上與后連接板連接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前側梁本體的中部的截面尺寸最小,且兩端的截面尺寸向中部截面尺寸是平緩過渡。
所述的前側梁結構的鈑金材料的屈服強度大于等于280MPa。
所述的前側梁本體的鈑金材料的厚度大于等于1.2mm。
所述的前連接板和后連接板的鈑金材料的厚度大于等于3mm。
所述的前連接板、后連接板與前側梁本體之間采用CO2保護焊連接在一起。
所述的本體上板和本體下板采用CO2保護焊連接在一起。
具有上述結構的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具有以下優(yōu)點:
1.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不用增加前懸長度或減小發(fā)動機尺寸,不用刻意去優(yōu)化縱梁耐撞性,也不用刻意去優(yōu)化前防撞梁的碰撞傳力特性,不用可以去考慮發(fā)動機是否下沉,即可達到降低車體碰撞加速度峰值,進而減小車輛發(fā)生正面碰撞時乘員各部位的傷害的目的。
2.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的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對降低正面碰撞過程中的車體碰撞加速度峰值有著直接的作用,進而起到保護乘員的作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車身上的結構示意圖。
在圖1-2中,1:本體上板;2:本體下板;3:前連接板;4:后連接板;5:水箱下橫梁;6:副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安裝在車身上的結構示意圖。由圖1-圖2所示結構結合可知,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包括前側梁本體以及分別位于前側梁本體兩端的前連接板3和后連接板4,前側梁本體包括本體上板1和本體下板2,本體上板1和本體下板2配合形成帶有腔體的柱狀體,且前側梁本體沿長度方向是帶有兩個折彎的三段直線式結構,具體形狀為折字形(三折)。
前側梁本體上與前連接板3連接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大于前側梁本體上與后連接板4連接的一端的截面尺寸,前側梁本體的中部的截面尺寸最小,且兩端的截面尺寸向中部截面尺寸是平緩過渡。
前側梁結構的鈑金材料的屈服強度大于等于280MPa,前側梁本體的鈑金材料的厚度大于等于1.2mm。
前連接板3和后連接板4的鈑金材料的厚度大于等于3mm,前連接板3、后連接板4與前側梁本體之間采用CO2保護焊連接在一起,本體上板1和本體下板2采用CO2保護焊連接在一起。
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共有左右兩個,左右兩個前側梁結構的前端均通過前連接板3與水箱下橫梁5螺栓連接,其后端通過后連接板4與副車架6螺栓連接。
該種用于汽車副車架的前側梁結構不用增加前懸長度或減小發(fā)動機尺寸,不用刻意去優(yōu)化縱梁耐撞性,也不用刻意去優(yōu)化前防撞梁的碰撞傳力特性,不用可以去考慮發(fā)動機是否下沉,即可達到降低車體碰撞加速度峰值,進而減小車輛發(fā)生正面碰撞時乘員各部位的傷害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眾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43297.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新型高效保安過濾器
- 下一篇:一種永磁輪轂電機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