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工程車輛使用操縱訓練模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519651.2 | 申請日: | 2013-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97551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錢永產;姜海;姜峰;張建國;程華;魯孟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9B9/04 | 分類號: | G09B9/04 |
| 代理公司: | 吉林長春新紀元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 地址: | 130117 吉林省長春***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程 車輛 使用 操縱 訓練 模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電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工程車輛使用操縱訓練模擬裝置,適用于起重機、推土機、牽引車等工程車輛,可供駕駛人員進行車輛操縱和作業過程應急處置的訓練。?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推土機、起重機、牽引車等工程車輛模擬操作培訓系統主要是用計算機軟件技術對真實裝備的仿真,特點是虛實結合,操作環境是真實的,但運作環境卻是虛擬的。在經過改造的車輛駕駛艙中,受訓者操作著與真實的車輛完全一樣的儀表和操縱裝置,面對虛擬的環境進行訓練,即由真實的操作引起了虛擬環境的變化。但是,這種方式缺點是真實感較差,訓練效果主要取決于軟件仿真程度,而且難以實時生成某些不確定現象,協同作業訓練課目也比較難實現,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工程車輛操作人員培訓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車輛使用操縱訓練模擬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具有多種訓練功能,可進行車輛操縱訓練的工程車輛模擬訓練裝置。由1:1的模擬駕駛艙、1:10車輛模型、數據采集系統、無線數傳系統和機電液控制系統等組成,其中數據采集系統安裝在模擬駕駛艙中,無線數傳系統發送端和接收端分別安裝在駕駛艙和車輛模型中,控制系統安裝在車輛模型上。數據采集系統實時采集模擬駕駛艙中的各種操作手柄和按鈕的模擬信號,并通過無線數傳系統傳遞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經過處理后對模型車的行駛電機、絞盤電機、卷揚電機、液壓泵、舵機、駐鏟裝置油缸、起吊裝置舉落油缸和伸縮油缸等進行協調控制,各個機構能夠快速響應、準確協調,可以實現車輛各種操作動作及模擬實際作業,模型作業動作與學員操作動作同步。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工程車輛使用操縱訓練模擬裝置,包括模擬車輛模型及模擬駕駛艙,模擬車輛模型與實車整體尺寸比例為1:10,所有部件全部采用鋁合金材料制作,并且以液壓或電動的驅動機構作為整車動力源,可實現與實車部件相同的操作功能;
所述模擬車輛模型包括起吊裝置1、無線數傳系統接收端2、車體3、駐鏟裝置5、行動裝置6、液壓回轉機構7、電機控制器11、微型液壓系統13、絞盤裝置14,其中起吊裝置1通過液壓回轉機構7與車體3連接,駐鏟裝置5通過液壓油缸4安裝在車體3前端,行動裝置6安裝在車體3兩側,電機控制器11、微型液壓系統13、絞盤裝置14分別安裝在車體3內部;
所述模擬駕駛艙包括駕駛艙底座26、四路手動液壓換向閥27、無線數傳系統發射端28、數據采集控制盒29、三路手動液壓換向閥30、駕駛操縱裝置31、萬向腳輪32,其中四路手動液壓換向閥27、無線數傳系統發射端28、數據采集控制盒29、三路手動液壓換向閥30、駕駛操縱裝置31均固定底座26上端,萬向腳輪32固定在底座26底部;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控制器11、起吊裝置卷揚機構驅動電機8、回轉機構驅動電機9、右側履帶驅動電機10、左側履帶驅動電機12、絞盤裝置驅動電機19、液壓泵驅動電機22、液壓換向閥控制舵機23,各個部分之間通過電線連接,其中起吊裝置卷揚機構驅動電機8安裝在起吊裝置1內部,右側履帶驅動電機10、左側履帶驅動電機12分別與兩側履帶連接,液壓泵驅動電機22通過聯軸器與液壓泵21相連。
所述的絞盤裝置14由渦輪蝸桿傳動機構17、鋼絲繩壓繩機構18、絞盤裝置驅動電機19組成,其中絞盤裝置驅動電機19與渦輪蝸桿傳動機構17通過齒輪連接,渦輪蝸桿傳動機構17與鋼絲繩壓繩機構18通過鋼絲繩連接。?
所述的微型液壓系統13由駐鏟裝置液壓油缸4、舉落臂液壓油缸15、伸縮臂液壓油缸16、液壓油箱20、液壓泵21、液壓換向閥控制舵機23、液壓換向閥24、液壓單向閥25組成,其中液壓油缸4、液壓油箱20、液壓泵21、液壓換向閥24、液壓單向閥25之間通過液壓油管相連接,舉落臂液壓油缸15、伸縮臂液壓油缸16分別安裝在起吊裝置1內部,液壓換向閥控制舵機23與液壓換向閥24通過齒輪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5196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