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輪吸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409910.6 | 申請日: | 2013-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6300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尹學軍;孔祥斐;付學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青州科而泰重工有限公司;尹學軍 |
| 主分類號: | F16F15/32 | 分類號: | F16F15/32;F16F15/34;F16F15/121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鞏同海 |
| 地址: | 26610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輪 吸振器 | ||
1.一種車輪吸振器,包括彈性元件和和質量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個聯接框架,聯接框架與車輪非工作表面聯接部分的表面形狀與車輪對應表面的形狀相同,聯接框架中包含至少一個吸振腔,質量塊至少局部設置在聯接框架的吸振腔內,質量塊與吸振腔的腔壁之間設有彈性元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彈性元件沿車輪徑向或/和車輪軸向設置在質量塊與吸振腔的腔壁之間,或者彈性元件環繞質量塊設置在質量塊與吸振腔的腔壁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彈性元件由橡膠、彈性聚氨酯或金屬彈簧中的至少一種構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金屬彈簧包括碟簧、板簧和螺旋彈簧。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質量塊與吸振腔腔壁之間設置的彈性元件處于預壓縮狀態,并且彈性元件的預壓縮位移大于質量塊工作時相對于吸振腔腔壁的振幅。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阻尼元件,阻尼元件設置在質量塊與吸振腔腔壁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元件由彈性固體阻尼材料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阻尼元件由液體阻尼材料構成,吸振腔的開口處設有密封件,密封件將吸振腔完全封閉,液體阻尼材料填充在質量塊與吸振腔腔壁之間的部分空隙中。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質量塊上設有動葉片,吸振腔腔壁上設有靜葉片與動葉片交錯配合,相鄰的靜葉片與動葉片之間的部分空隙內設有液體阻尼材料。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動葉片或/和靜葉片上設有擾流孔或擾流凸凹結構。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質量塊上設有擾流孔或擾流凸凹結構。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聯接框架上設有連接板,連接板上設有連接孔,或聯結框架上設有卡爪或卡槽結構。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吸振腔與彈性元件配合的腔壁表面或/和質量塊與彈性元件的配合表面上設有連接加強結構。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連接加強結構包括表面凸凹結構、表面滾花結構或表面拉毛結構。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聯接框架中吸振腔的數量超過一個,吸振腔在聯接框架中沿車輪的徑向并列設置,或/和沿車輪的軸向并列設置,或/和沿車輪的圓周方向并列設置。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聯接框架沿車輪圓周方向設置在車輪的非工作表面上,車輪的非工作表面包括輪輞內緣的表面、輪輻表面和輪轂外緣表面。
1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聯結框架通過緊固件鎖緊固定在車輪上,或通過車輪上的卡槽或擋緣固定在車輪上,或通過粘接劑或阻尼材料與車輪粘接一體。
1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輪吸振器,其特征在于彈性元件與質量塊及吸振腔腔壁之間粘接、焊接或硫化連接固定成一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青州科而泰重工有限公司;尹學軍,未經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青州科而泰重工有限公司;尹學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40991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立體卷鐵芯繞線機傳動機構
- 下一篇:汽車減振器用活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