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90279.X | 申請日: | 2013-07-02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40533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沈德榮;楊元東;溫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陽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黃澤雄 |
| 地址: | 2012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耐久 試驗 坡度 調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身試驗設備的結構,尤其涉及一種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在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需要進行多次的試驗驗證。其中,車身的耐久試驗十分重要。
車身的耐久試驗包括對電動滑移門和電動舉升門開關等進行耐久試驗,試驗時需要對車輛的放置坡度進行調整,車輛需要分別放置為水平狀態、13度上坡狀態和13度下坡狀態。
現有的試驗設備是通過將車輛吊起后,再測量試驗設備的坡度,再將試驗設備固定。每次坡度調整都要對車輛進行吊裝,操作費力,并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提高調整效率和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包括:
用于安裝試驗車輛的上支架;
下支架,與所述上支架平行設置;
旋轉軸,位于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下支架之間,所述旋轉軸與所述上支架的底面固定連接,且所述旋轉軸與所述下支架之間具有設定的距離;
支撐組件,與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下支架分別固定連接,且所述支撐組件支撐所述上支架。
如上所述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下支架均為矩形框架,所述旋轉軸包括第一旋轉軸和第二旋轉軸;
所述第一旋轉軸和所述第二旋轉軸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支架沿長度方向的中點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支撐組件包括一對對角支撐柱和一對中心支撐柱;
所述對角支撐柱設置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間的對角處;
所述中心支撐柱設置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之間沿長度方向的中點處。
如上所述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每個中心支撐柱包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
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夾持固定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下支架,并沿軸向固定所述第一旋轉軸和所述第二旋轉軸。
如上所述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旋轉軸和所述第二旋轉軸上均開設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由上至下均開設有成對的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和第三安裝孔;
所述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還包括支撐塊、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
所述支撐塊被夾持在所述第一支柱和所述第二支柱之間,且所述支撐塊的一側與所述第一支柱固定連接,所述支撐塊的另一側與所述第二支柱之間留有間隙;
所述第一螺栓穿過成對的第一安裝孔以及所述第一通孔,并與緊固螺母固定;
所述第二螺栓穿過成對的第二安裝孔以及所述支撐塊,并與緊固螺母固定;
所述第三螺栓穿過成對的第三安裝孔,并與緊固螺母固定。
如上所述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一支撐柱和所述第二支撐柱均為方鋼。
如上所述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其中,優選的是:所述上支架上固定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用于安裝試驗車輛的安裝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通過設置上支架和下支架,在上支架的底部固定旋轉軸,使上支架能夠繞旋轉軸旋轉來調整上支架與水平面的角度,實現了上支架的三種角度狀態,與現有技術相比,操作更省力,省去了吊裝的程序,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主視圖;
圖3為圖2的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局部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主視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耐久試驗坡度調節裝置,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旋轉軸3和支撐組件4。
其中,上支架1用于固定安裝試驗車輛,下支架2與上支架1平行設置,二者通過支撐組件4連接并支撐。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之間設置有旋轉軸3,該旋轉軸3與上支架1的底面固定連接,優選的是通過焊接固定。同時,旋轉軸3并與下支架2之間具有設定的距離,從而使上支架1繞旋轉軸3轉動時有足夠的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9027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靜電滌綸復合針刺氈
- 下一篇:油渣沉淀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