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夾鉗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320366904.7 | 申請日: | 2013-06-25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16502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04 |
發明(設計)人: | 陳世雄;王振中;劉海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麥特沃金液控技術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21C1/28 | 分類號: | B21C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李東京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夾鉗 裝置 | ||
1.一種夾鉗裝置,包括由上斜楔型夾持部(1)和下斜楔型夾持部(2)構成的斜楔型夾鉗(3),分別與該上斜楔型夾持部(1)和下斜楔型夾持部(2)聯接的以對該上斜楔型夾持部(1)和下斜楔型夾持部(2)限位的上夾持板(4)和下夾持板(5);該上斜楔型夾持部(1)的平直面與下斜楔型夾持部(2)的平直面相對設置,且該上斜楔型夾持部(1)的第一大頭端(6)與下斜楔型夾持部(2)的第二大頭端(7)設置在同一側;該上夾持板(4)的上內表面(8)和下夾持板(5)的下內表面(9)分別為平行于所述上斜楔型夾持部(1)的上斜面(10)、下斜楔型夾持部(2)的下斜面(11)的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內表面(8)和下內表面(9)上各設置有多個沿軸向排列的上輥柱(12)和下輥柱(1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內表面(8)和下內表面(9)上各設置有一上墊板(14)和下墊板(15),該上墊板(14)設置在該上內表面(8)與所述上輥柱(12)之間,該下墊板(15)設置在該下內表面(9)與所述下輥柱(13)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頭端(6)和第二大頭端(7)通過同步連桿(16)聯接,且該同步連桿(16)的上下端相對該第一大頭端(6)和第二大頭端(7)可相對滑動;該同步連桿(16)的中部與一雙出軸液壓缸(17)的活塞桿(18)的一端(19)聯接,活塞桿(18)上設置有用于調節斜楔型夾鉗(3)的夾緊行程的夾緊調節塊(20)和用于調節斜楔型夾鉗(3)的松開行程的松開調節塊(21),該松開調節塊(21)設置在該雙出軸液壓缸(17)的缸筒(22)與活塞桿(18)的一端(19)之間,該夾緊調節塊(20)設置在該雙出軸液壓缸(17)的缸筒(22)與活塞桿(18)的另一端(23)之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緊調節塊(20)、松開調節塊(21)與所述活塞桿(18)螺紋聯接。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出軸液壓缸(17)的置于夾緊調節塊(20)與活塞(24)之間的腔室為夾緊腔(25)、置于松開調節塊(21)與活塞(24)之間的腔室為松開腔(26),該夾緊腔(25)的輸油管路(27)上設置有調壓閥(28)。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楔型夾鉗(3)長度為1000mm,上斜面(10)和下斜面(11)的傾斜角是4.5°~5.5°。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輥柱(12)和下輥柱(13)各是41個。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輥柱(12)和下輥柱(13)的直徑均是25mm。
9.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連桿(16)的上下端為叉形,分別通過銷軸或銷釘(29)與所述第一大頭端(6)和第二大頭端(7)聯接。
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夾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輥柱(12)和下輥柱(13)均由GCr15制成,且該上輥柱(12)和下輥柱(13)的表面硬度是HRC=48~52;上斜楔型夾持部(1)和下斜楔型夾持部(2)均由42CrMo制成,表面硬度HRC=48~5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麥特沃金液控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西安麥特沃金液控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66904.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輪轂疲勞耐久模擬試驗方法
- 下一篇:曝光裝置和曝光方法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