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及具有該回油結構的發動機與汽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301480.6 | 申請日: | 2013-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308544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馮軍營;宋遵法;羅偉;張強;李紅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M1/12 | 分類號: | F01M1/12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科誠專利事務所 13113 | 代理人: | 張紅衛;左燕生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通道 結構 具有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機動車輛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及具有該回油結構的發動機與汽車。
背景技術
發動機運轉時各運動副都需要潤滑油潤滑,尤其是氣缸蓋部分,涉及的運動副較多,如凸輪軸、氣門、挺柱、搖臂等。氣缸蓋位于發動機頂部,潤滑油潤滑各運動副后需要于氣缸蓋上的油池匯集,再經過氣缸蓋、氣缸體中的回油道回流到油底殼內,經過加壓、冷卻后重新參與潤滑。
對于縱置型發動機而言,發動機在汽車上的裝配位置為朝后側和排氣側傾斜。由于發動機在汽車上的體位為前高后低,油池后端處于氣缸蓋的低端,潤滑油極易在此處積存,尤其在汽車長時間爬坡時,油池后端會積聚大量潤滑油,導致潤滑油無法及時回流。
另外,油池內部設置有齒輪傳動機構,當潤滑油在油池后端大量積聚時,齒輪會攪動潤滑油產生大量油霧,油霧隨曲軸箱竄氣會進入進氣系統,參與燃燒,導致發動機產生燒機油問題,甚至發生飛車現象,危及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雖然可通過增加油氣分離器和外圍的回油管路來避免因回油不暢導致的燒機油問題,但是此方式增加了發動機的單臺成本,并且存在漏油滲油的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通過增設連通油池極低部位與油底殼的第二回油道,使油池內的潤滑油可及時地回流到油底殼內,避免了因潤滑油積存而導致油霧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廉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另外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上述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的發動機;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上述發動機的汽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包括氣缸蓋、氣缸體,氣缸蓋內設有油池,氣缸蓋上及氣缸體上分別設有同時連通油池與油底殼的回油通道,所述回油通道包括第一回油道,所述回油通道還包括第二回油道,第二回油道的進油口位于氣缸蓋的油池極低部位處。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所述第二回油道包括開設于氣缸蓋上的豎置回油道及開設于氣缸體上的彎曲回油道;其中:
所述豎置回油道的進油口位于氣缸蓋的油池極低部位處,與油池連通,出油口與彎曲回油道的進油口連通;
彎曲回油道的出油口與第一回油道連通。
作為進一步限定,所述彎曲回油道為夾角呈鈍角的L型結構,其拐角處圓弧過渡。
作為再進一步限定:
所述豎置回油道于氣缸蓋上鑄造成型;所述彎曲回油道于氣缸體上鑄造成型。
所述豎置回油道為于氣缸蓋上鉆孔成型的結構;所述彎曲回油道為于氣缸體上鉆孔成型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它具有上述的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
本實用新型同時提供了一種汽車,它包括上述的發動機。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在于:
①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增設的第二回油道連通油池最低點所處部位與油底殼,可使油池內的潤滑油及時地回流到油底殼內,避免了因潤滑油積存而導致油霧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同時,回油通道的回油總面積增加,發動機的回油能力增強;
②豎置回油道、彎曲回油道分別依附氣缸蓋、氣缸體的結構設置,以保證潤滑油快速回流,不會在拐角處積存;
③豎置回油道、彎曲回油道通過鑄造成型,既滿足應用要求,又減少了發動機的外圍管路及漏油隱患,降低了發動機的成本。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適合綜合設于各種發動機的氣缸體與氣缸蓋上,進一步應用于各種車輛發動機與汽車上。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視圖;
圖3為圖2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1、氣缸蓋;2、氣缸體;3、油池;4、第二回油道;41、豎置回油道;42、彎曲回油道;5、第一回油道。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發動機多通道回油結構,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氣缸蓋1、氣缸體2。
氣缸蓋1內設有油池3。氣缸蓋1及氣缸體2上設有連通油池3與油底殼的回油通道,回油通道包括三條間隔設置的第一回油道5,以及一條第二回油道4,如圖2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3014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排氣管B排結構
- 下一篇:黃土隧道鎖腳錨桿安全施工防護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