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車輛的輪轂總成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5355.5 | 申請日: | 2013-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85983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9-11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守銀;周福庚;方亮;王成立;周磊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B27/06 | 分類號: | B60B2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022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輛 輪轂 總成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的前懸架和前橋結構,更準確地說,涉及一種車輛的輪轂結構。
背景技術
現在國內市場上使用兩個單列滾子軸承結構的前軸輪轂單元還比較多,商用車幾乎都采用這種結構,乘用車也有不少車型采用這種結構。這種結構的輪轂單元壽命一般都在4萬公里左右,制動器磨損后更換制動器的同時也要拆下軸承,往往也不再使用舊軸承,該種結構的輪轂單元壽命較短。同時,這種結構在生產裝配的時候,游隙調整的要求比較高,維修時如果修理工沒有掌握游隙的尺度,軸承就很容易燒蝕而失效。經常維修更換,整車使用成本比較高,同時還影響用戶的使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外汽車軸承已從單列滾子軸承發展到一代、二代、三代,甚至四代,這新四代結構都是帶油封和潤滑脂雙列滾子軸承,即所謂免維護軸承單元。一代結構是雙列滾子軸承,還是軸承和輪轂裝在一起使用,而二代、三代、四代輪轂單元的軸承外圈與輪轂是一體的,是軸承單元,因這種輪轂單元的輪轂和軸承外圈都需采用軸承鋼,所以成本很高,對于稍大車輛,車輪螺栓分度圓較大,成本就過高,同時二代、三代、四代輪轂單元的結構只有量產達到10萬套,配套廠家才同意開模生產,因此二代、三代、四代輪轂單元雖然將軸承外圈與前輪轂甚至轉向節組合在一起,但只適用大批量乘用車。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種車輛的輪轂總成,其結構簡單,采用模塊化設計,其連續使用壽命長,成本低,可滿足載荷較大、車輪較大的車輛。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輛的輪轂總成,包括輪轂、軸承、轉向節,所述軸承外圈和輪轂內腔的軸承檔過盈配合,所述軸承檔的外側設有用于對軸承外側端面限位的環形凸臺,所述軸承檔內側還設有圓環凹槽,用于對軸承內側端面限位的卡簧卡在圓環凹槽內;轉向節的軸頸穿出軸承的內圈并和軸承的內圈過渡配合;所述轉向節的軸頸上設有軸向凹槽,還設有套在軸頸上的定位擋圈,所述定位擋圈的內孔設有徑向的凸臺,定位擋圈內孔的凸臺卡入軸向凹槽后與軸承內圈外側同心貼合;所述轉向節的軸頸外端設有螺紋固定部,通過螺紋固定部上的螺紋和鎖緊螺母將所述軸承和定位擋圈固定到所述轉向節上。
優選的是,所述鎖緊螺母的外側端面上設有一圈用于壓入軸向凹槽的防松鎖止部。
優選的是,所述防松鎖止部為設置在鎖緊螺母外側端面上的一圈薄環。
優選的是,所述軸承為雙列圓錐滾子軸承或一代軸承單元。
優選的是,所述輪轂上安裝有制動盤,所述轉向節上固裝有傳感器支架,所述傳感器支架上設有將傳感器支架和制動盤隔開的隔熱板。
優選的是,所述轉向節的軸頸和軸承內圈過渡配合,且最大過盈量為3μm。
優選的是,所述輪轂內腔的軸承檔和軸承外圈過盈配合,其過盈量所產生的拔脫力為車輛側向力的1.5倍以上。
本實用新型的車輛的輪轂總成,當把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壓入輪轂內,再裝上卡簧,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外圈的外側端面有軸承檔的環形凸臺限位,內側端面有卡簧限位,從而保證了雙列圓錐滾子軸承不會相對輪轂產生軸向滑動。過盈配合所產生拔脫力和軸承兩端限位結構這兩個雙重保險,將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固定在輪轂上。由于雙列圓錐滾子軸承內圈的內側端面與轉向節上的肩部貼合,外側端面有定位擋圈和鎖緊螺母固定,并有一定預緊力,也不會產生內外滑動,所以本實用新型的結構非常充分保證車輪不會在轉向節的軸頸上產生滑動,避免車輪因巨大側向力的作用產生松動或車輪飛出。同時便于安裝和拆解,每當車輛使用4萬公里左右后,因磨損必須更換制動盤時,可輕松將軸承、輪轂、制動盤一起從轉向節的軸頸上拆下來,當更換制動盤后也可輕松裝上,不會影響軸承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輪轂總成的剖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輪轂總成的右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輪轂總成的俯視圖。
圖4為圖3的B-B向剖視圖。
圖5為圖1在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輪轂總成的左視圖。
圖7為圖2的C-C向剖視圖。
圖8為圖3的D-D向剖視圖。
圖9為圖4的E-E向剖視圖。
圖10為圖6的E-E向剖視圖。
圖11為圖5在B處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取得的技術效果易于理解,下面結合具體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53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