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發動機氣門挺桿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71195.7 | 申請日: | 2013-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749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夏志鵬;徐友;康世邦;劉巖;沈源;由毅;趙福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1/16 | 分類號: | F01L1/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誠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偉敏 |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動機 氣門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具體涉及一種發動機氣門挺桿結構。
背景技術
氣門挺桿是發動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目前常用的氣門挺桿為筒式挺桿,它的作用是將凸輪的推力傳遞給氣門使氣門進行工作,并承受來自凸輪軸旋轉時所施加的側向力。氣門挺桿在氣門挺桿孔內做往復和旋轉運動。氣門挺桿的側面裙部與氣門挺桿的孔壁相互摩擦產生摩擦力,并且由于受到凸輪軸旋轉時所施加的側向力,使氣門挺桿在挺桿孔內發生擺動,迫使氣門挺桿的裙部敲擊挺桿孔產生噪聲。在當今降噪成為焦點的時代,如何降低發動機產生的噪聲比以往更加重要。同時,目前氣門與氣門挺桿的接觸為平面接觸,當氣門挺桿由于收到凸輪的側向力而發生擺動時,就會影響到氣門挺桿對氣門的施力,進而影響到氣門底部的方向,可能會導致漏氣等現象的發生。
一個申請號為03236379.6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氣門挺桿組合,包括凸輪軸、氣門、氣門頂柱、氣門調整墊片所組成的氣門挺桿裝置中,在安裝于氣門上的氣門頂柱的外側端安裝氣門調整墊片,該氣門調整墊片與凸輪軸相接觸。該方案未采取相應措施以改善本文上述所說的問題,因此存在著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目前汽車發動機內所用的氣門挺桿結構由于存在著噪聲過大以及由于氣門挺桿的擺動影響氣門受力方向導致漏氣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發動機氣門挺桿結構,從結構上改變降低發動機的噪聲,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并且降低氣門挺桿的擺動對氣門的不利影響。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發動機氣門挺桿結構,包括凸輪和凸輪下方筒式結構的氣門挺桿、氣門、彈簧座、彈簧和孔壁,氣門挺桿位于孔壁之間,氣門的上部、彈簧座和彈簧的上部位于氣門挺桿內,氣門通過彈簧和彈簧座固定,氣門頂端與氣門挺桿內壁頂部抵接,氣門挺桿的側面開設有降噪槽。
由于氣門挺桿承受著來自凸輪的推力和側向力,使得氣門挺桿與氣門挺桿孔孔壁的摩擦增大,從而產生了噪聲,為了降低噪聲,本實用新型在氣門挺桿側面的裙邊上設置一個凹形槽即降噪槽,從而減少了氣門挺桿與氣門挺桿孔孔壁的摩擦面積,促使噪聲降低,同時,由于降噪槽的設計,使得同樣壁厚的氣門挺桿的強度更大,另一方面,如果保持原來的強度,則可減少氣門挺桿的壁厚以節約材料。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降噪槽環繞側面一周。環繞側面一周可以更大的減少氣門挺桿與氣門挺桿孔孔壁的接觸面器,同時環繞氣門挺桿側面一周的凹形的降噪槽利于增大氣門挺桿的強度。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降噪槽的縱截面為弧形。弧形的降噪槽能夠得到更大的強度。
作為優選方案,降噪槽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氣門挺桿的側面弧形過渡。利于整體強度。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氣門挺桿的內壁頂部固設有凸臺,所述凸臺的底部設有球冠形的凹槽,氣門的頂端固設有與凹槽相配的球冠形凸頭。由于氣門挺桿受到了來自凸輪的側向力,使得氣門挺桿在氣門挺桿孔內發生擺動,而目前的氣門與氣門挺桿的接觸為平面接觸,因此氣門挺桿的擺動影響了其對氣門的施力,將氣門挺桿內的凸臺設置成球冠形并與球冠形的氣門的凸頭結合后,可以實時的調節氣門挺桿對氣門的施力方向,保證了氣門挺桿對氣門的施力的最大化,避免氣門底部的方向由于氣門挺桿的擺動受到影響。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降低了氣門挺桿與氣門挺桿孔孔壁的撞擊、摩擦引起的噪聲,(2)并且改善了氣門挺桿受到凸輪側向力導致的方向偏轉對氣門的不利影響,(3)提高了氣門挺桿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氣門挺桿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中:1凸輪,2氣門挺桿,3氣門,4彈簧座,5彈簧,6孔壁,7降噪槽,8凸臺,9凹槽,10凸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
一種發動機氣門挺桿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凸輪1和凸輪1下方筒式結構的氣門挺桿2、氣門3、彈簧座4、彈簧5和孔壁6,氣門挺桿2位于孔壁6之間;氣門3的上部、彈簧座4和彈簧5的上部位于氣門挺桿2內,氣門3通過彈簧5和彈簧座4固定,如圖2所示,氣門挺桿2的內壁頂部設置有一個凸臺8,凸臺8的底部開設有球冠形的凹槽9,氣門3的頂端為一個與凹槽9相配的球冠形凸頭10,凸頭10嵌入凸臺8下的凹槽9內與凸臺(8)抵接。如圖2所示,氣門挺桿2的側面開設有環繞側面一周的降噪槽7,且降噪槽7的縱截面為弧形,降噪槽7的上下兩端分別與氣門挺桿2的側面弧形過渡。
在使用時,由于氣門挺桿2與孔壁6的接觸面積減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音,另外由于凹槽9和凸頭10的配合,使得氣門挺桿2能夠實時調整與氣門的角度,防止將凸輪1對氣門挺桿2產生的影響轉移到氣門3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7119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