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51572.0 | 申請日: | 2013-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5755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鐘野;孟凡興;沈吉瑞;呂文昭;屈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F1/40 | 分類號: | F02F1/4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冀科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羨民;雷秋芬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缸蓋 冷卻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氣缸蓋,尤其是一種柴油發動機的氣缸蓋冷卻結構,屬于燃燒發動機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冷式發動機冷卻系統是以冷卻液為冷卻介質,由水泵從散熱器中抽取低溫冷卻液,加壓后通過管道輸入發動機缸體冷卻水套,并向上流入發動機缸蓋冷卻水套中,冷卻液吸收缸體及缸蓋熱量后沿水管回流到散熱器中。在發動機做功過程中,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一部分轉換為動力輸出,一部分通過冷卻水套中的冷卻液傳遞出去。如附圖1所示,一般發動機的燃燒室位于缸體與缸蓋接合部位,在發動機缸蓋4上設有燃燒頂4-3,使得缸蓋溫度高于缸體,因此對缸蓋冷卻系統的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有技術中,汽車發動機缸蓋冷卻系統的設置是在缸蓋中鑄造成型冷卻液通道,通過缸蓋冷卻液通道將來自缸體的冷卻液引入循環系統。冷卻液首先經過下水腔進入上水腔,再經過與上水腔相連接的上回水腔,最后由與下回水腔相連通的回水口進入循環系統。上述發動機缸蓋冷卻系統水路行程較長,導致冷卻液沿程壓損較大,還容易引起冷卻液流動循環過程的紊亂,冷卻溫度不均勻,從而影響了冷卻效果。特別是隨著發動機性能的不斷提升,其熱負荷越來越大,對冷卻系統的要求更高,為解決上述問題,通常采用增大氣缸蓋水套容積或水泵流量的方法,因此也帶來了發動機內部消耗功率和氣缸頭體積及重量增加的問題,與發動機輕量化和高效率設計要求相矛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之弊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能使冷卻液按預定流速流動,滿足不同部位冷卻強度要求的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述問題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它為將發動機缸蓋上多個缸蓋燃燒頂包圍的缸蓋水套,所述缸蓋水套包括進氣側水套支路、噴油器水套支路和排氣側水套支路,它們之間形成相互聯通的水道網,在缸蓋水套內部設有調節梁,所述調節梁橋接在缸蓋排氣道與缸蓋燃燒頂之間。
上述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同缸兩個缸蓋排氣道所對應的調節梁形成夾角α=72°的“V”型結構。
上述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所述調節梁外表面為光滑曲面,其橫截面外廓線為順暢的封閉曲線。
上述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所述排氣側水套支路數量與發動機缸數匹配,它們均由兩個全包圍式排氣道水套組成,在兩個排氣道水套之間設有導水結構,所述導水結構的導向角β=10°~13°,其距水套底面的高度h=20-23mm。
上述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所述進氣側水套支路數量與發動機缸數匹配,它們均由一個集成進氣管路水套和一個全包圍式進氣道水套組成,所述集成進氣管路水套包圍在進氣管和一個進氣道的外面。
上述發動機氣缸蓋冷卻結構,所述噴油器水套支路數量與發動機缸數匹配,它們均為全包圍結構。
本實用新型是在發動機缸蓋內部鑄造的整體式空腔水套結構,它與發動機缸體的冷卻水套連通,當缸蓋水套中充滿冷卻液時,冷卻液將缸蓋上與發動機缸數匹配的燃燒頂包圍;本實用新型通過調節梁干預缸蓋中央冷卻液的流動狀態,從而改善燃燒室頂部的冷卻效果,由于發動機的氣門頭部與氣門座圈配合工作,為保證良好的配合間隙,兩者之間應保持均勻相似的溫度場分布,而調節梁通過調整水套內冷卻液的冷卻狀態使氣門座圈保溫,氣門座圈通過適度熱膨脹減小與氣門的配合間隙,保證良好的密封性能;本實用新型的進氣側水套支路將進氣管路與一個進氣道集成冷卻,由于進氣側溫度較低,集成冷卻方式既加強了水套的組織結構強度,又不影響相關部位的疲勞強度和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將排氣側水套支路設計成全包圍式冷卻水套結構,加大了對排氣道的冷卻力度,有效地避免了缸蓋排氣側三角區由于高溫產生的熱疲勞;本實用新型在排氣側水套支路的兩個排氣道水套之間設置導水結構,可將位于其下側的冷卻液導入缸蓋排氣側的三角區,提高了三角區水套中冷卻液的流速,達到消除流動死角的目的。總之,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它不僅能使冷卻液達到預定流速,滿足了缸蓋不同部位的冷卻強度要求,而且增加了缸蓋強度,進一步延長了缸蓋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發動機缸蓋的仰視圖;
圖2是發動機缸蓋水套的俯視圖;
圖3是發動機缸蓋單缸水套結構示意圖(倒置);
圖4是調節梁沿圖3中A-A面剖切后結構示意圖;
圖5是導水結構的側剖視圖;
圖6是發動機缸蓋水套仰視圖;
圖7是發動機缸蓋水套排氣側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5157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