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車輛線控轉向模式切換限位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123663.3 | 申請日: | 2013-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1297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安敏;朱建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3/12 | 分類號: | B62D3/12;B62D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6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轉向 模式 切換 限位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限位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車輛線控轉向模式切換限位裝置。
背景技術
轉向系統的功用是操縱車輛的行駛方向,系統應能根據需要保持車輛穩定地沿直線行駛,并能根據要求靈活地改變行駛方向。對轉向系統的基本要求是操縱輕便靈活、工作穩定可靠、使用經濟耐久,轉向性能是保證車輛安全行駛,減輕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作業生產率的重要因素。
隨著應用場合工況要求的提高和現代技術的發展,車輛各方面性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轉向系統方面,提出了轉向穩定可靠、操作輕便靈活、轉向功率足夠大等的技術要求,而在工程車輛中原有的轉向系統中存在著靈敏度不可調節、沒有路感等問題。為提高車輛轉向性能,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研究線控轉向技術。它是通過微電子技術連接并控制轉向系統的各個元件來代替傳統的機械或液壓連接。由于取消了方向盤和轉向輪之間的機械連接,完全擺脫了傳統轉向系統的各種限制,因此使車輛的設計、裝配大為簡化,而且還可以自由設計車輛轉向的力傳遞特性和角傳遞特性,是車輛轉向系統的重大革新。線控轉向技術采用傳感器記錄駕駛者的轉向數據,然后通過數據線將信號傳遞給車上的微控制單元MCU,MCU綜合有關的信號做出判斷,發出控制車輛轉向的指令,然后MCU檢測車輛轉過的角度信號與給定指令比較,構成閉環反饋控制,實現穩定、安全高性能的轉向動作。在一些工程車輛的線控轉向系統中方向盤的轉動角度范圍可以根據實際工況進行調節,在高速行駛工況時,方向盤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范圍為900°,單方向連續轉動900°時,就達到車輛右全轉向或左全轉向的位置,在低速裝載作業時,方向盤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范圍為180°,單方向連續轉動180°時,就達到車輛右全轉向或左全轉向的位置,當方向盤轉到極限位置時需要有機械裝置進行限位。現有的技術方案是方向盤帶動齒輪轉動,從而使與之嚙合的齒條移動,通過在不同位置設置擋塊來限定齒條的極限位置,來實現轉向模式的切換。由于方向盤轉動的角度大,故齒條的尺寸和所需的工作空間就會很大,然而駕駛室底板的空間有限,不易進行設計安裝。在現有的技術方案中,方向盤必須回正到車輛可以直線行駛狀態時的初始位置才能實現一種轉向模式向另一種轉向模式的切換,缺少了實用性。
因此設計一種車輛線控轉向模式切換限位裝置變得非常有必要,有利于推動線控轉向系統的開發、研制與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線控轉向模式切換限位裝置,能夠可靠地實現方向盤在任意位置時轉向模式的切換,且限位準確,又能減少限位結構的長度,從而減小整個方向盤裝置的體積,節省安裝空間。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雙向液壓泵固定安裝在箱體的底部,主動齒輪軸的下端通過聯軸器與雙向液壓泵的輸入軸固定聯接,主動齒輪固定安裝在主動齒輪軸上,從動齒輪軸通過軸承安裝在箱體上部的軸承座內,從動齒輪固定安裝在從動齒輪軸上,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嚙合傳動安裝,角位移傳感器固定安裝在箱體的底部,角位移傳感器的輸入軸通過聯軸器與從動齒輪軸的下端固定聯接,該裝置主要包括不完全齒輪、直線導軌、行程擋板、不完全齒條、擋塊支撐座、從動架、凸輪、彈簧、限位擋塊、電機和滑塊,所述直線導軌固定安裝在箱體上,所述滑塊滑動聯接在直線導軌上,所述行程擋板與不完全齒條的背面固定聯接,所述行程擋板與滑塊固定聯接,所述行程擋板的下側設置有一個長凹槽,又在長凹槽的長度方向中心位置對稱切割掉長凹槽實體的一部分形成一個短凹槽,所述長凹槽的長度方向中心位置與短凹槽的長度方向中心位置相同,所述不完全齒輪固定聯接在主動齒輪軸上,所述不完全齒輪與不完全齒條嚙合傳動安裝,所述擋塊支撐座固定聯接在箱體的底板上,所述限位擋塊動配合安裝在擋塊支撐座上端的滑道內,所述限位擋塊為階梯形狀,所述彈簧安裝在擋塊支撐座上端的滑道內,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滑道內的環臺接觸、另一端與限位擋塊的階梯端面接觸,所述彈簧為壓縮彈簧,所述從動架固定聯接在限位擋塊的下端,所述電機固定聯接在擋塊支撐座上,所述凸輪固定聯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凸輪的外輪廓與從動架底部內表面動配合接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科技大學,未經青島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12366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