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用于鉆機的給進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95097.X | 申請日: | 2013-03-0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1420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奎中;何磊;林下斌;沈懷浦;李子章;黃曉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9/084 | 分類號: | E21B19/08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韓國勝 |
| 地址: | 611734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鉆機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鉆機領域的給進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單鏈條-油缸的給進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鉆機的給進系統大都采用倍速給進系統,而現有的倍速給進系統的結構復雜且笨重,在應用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的缺陷,以雙鏈條-油缸式結構為例,如圖3和4所示,該系統主要由桅桿、給進油缸、多組鏈輪、鏈輪架、鏈條和托板等組成,其主要原理為,由給進油缸的活塞桿推動中部的兩個主動鏈輪往復移動,兩個主動輪驅使鏈條轉動,進而驅動位于桅桿頭部和尾部的兩組從動鏈輪往復移動,鏈條的移動和鏈輪的移動相疊加對桅桿外的動力頭起到倍速作用,顯然,該結構復雜,所用鏈輪多、鏈條長,安裝和調控的難度高,故障率高且檢修難度大,尤其是,現有的桅桿都是采用相對密封的箱體式結構,耗材多成本高,且安裝麻煩,結合復雜的鏈輪結構,致使該系統體積大而笨重,難以運輸。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給進系統鏈條過長、結構復雜、檢修難度大和體積過大等技術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鉆機的給進系統,該系統包括給進油缸、倍速鏈輪機構和托板,所述給進油缸的活塞桿位置固定,其缸體往復運動;所述倍速鏈輪機構包括兩鏈輪和一鏈條,所述兩鏈輪安裝在缸體上,所述鏈條撐展在兩鏈輪上,且鏈條的首尾端的位置固定;所述托板固裝在鏈條上,用于連接動力頭。
進一步的,所述倍速鏈輪機構設置為兩組,分別位于缸體相對稱的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兩組倍速鏈輪機構上的托板為一體式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缸體相對稱的兩側分別設有兩個用于安裝鏈輪的輪軸,所述輪軸位于同一平面。
進一步的,該系統還包括桅桿,所述桅桿為槽式結構,所述桅桿的槽內設有所述的給進油缸和倍速鏈輪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托板位于槽口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鏈條的首尾端固定于桅桿的槽底。
進一步的,所述桅桿的槽內設有沿軸向伸展的軌道。
進一步的,所述桅桿的一端開口。
進一步的,所述鏈輪外側分別設有滾輪,所述滾輪運行在所述軌道上。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鉆機的給進系統,其獨特研發了單鏈條-油缸的結構模式,有效減小了鏈條長度和鏈輪數量,使得系統的結構得到優化,且安裝、檢修等操作更便利;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桅桿采用槽式結構,在確保動力頭有效、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大幅減少了桅桿的耗材,降低了其加工成本;又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更加緊湊的特點,更加便于運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傳動原理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現有的雙鏈條給進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4是現有的雙鏈條給進系統的傳動原理圖;
其中:100、給進油缸,101、活塞桿,102、缸體,103、輪軸,200、倍速鏈輪機構,201、鏈輪,202、鏈條,203、滾輪,300、托板,400、桅桿,401、軌道,402、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結構圖如圖1所示,一種用于鉆機的給進系統,該系統采用單鏈條-油缸驅動方式,具體的,該系統包括給進油缸100、倍速鏈輪機構200和托板300,其中給進油缸100的活塞桿101位置固定,給進油缸100的缸體102往復運動,倍速鏈輪機構200包括兩鏈輪201和一鏈條202,兩鏈輪201安裝在缸體102上,隨缸體102同步往復運動,鏈條202撐展在兩鏈輪201上,且鏈條202的首尾端的位置固定,即鏈條202的首尾端不隨缸體一起移動,而鏈條202除首尾端之外的部分則在鏈輪201帶動下移動;托板300固裝在鏈條202上,用于連接動力頭,進而令動力頭隨托板300往復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給進系統的倍速原理為,如圖1所示,圖中右側為上,當給進油缸100無桿腔進油時,缸體102向右移動L,托板300隨之右移L,同時,鏈輪201帶動鏈條202旋轉,缸體102隨鏈條202移動L,藉此,托板300帶動動力頭向右移動2L,實現倍速起拔;當給進油缸100有桿腔進油時,缸體102左移L,同時鏈輪201驅使鏈條202旋轉L,同右移的分析,托板300帶動動力頭向左移動2L,實現給進。綜上,動力頭行程為油缸行程的2倍,實現倍速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未經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9509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