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水陸兩棲電動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93037.4 | 申請日: | 2013-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42311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楠;姚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楠;姚樂 |
| 主分類號: | B60F3/00 | 分類號: | B60F3/00;B60L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韓國勝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昌***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陸 兩棲 電動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陸兩棲電動車。?
背景技術
目前,水陸兩棲汽車都是以燃料發動機做為動力源,在汽車上加裝船用螺旋槳實現在水中行駛的效果。這種水陸兩棲汽車存在許多缺點:?
1、由于依靠燃料發動機帶動車輪進行輪式驅動,汽車難以在松軟、泥濘及沙漠地帶正常行駛;?
2、采用燃料發動機的汽車結構復雜,在條件惡劣的地域行駛時,故障率高,而且一旦發生故障很難進行自行維修;?
3、采用燃料發動機驅動的汽車攜帶的燃料有限,不適宜深入到遠離燃料補給的荒漠深山等地域進行長時間的作業或探險。?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陸兩棲電動車,以克服現有技術的水陸兩棲車難以在松軟、泥濘及沙漠地帶正常行駛,在條件惡劣的地域故障率高且難以自行維修,無法獨立進行長時間作業等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陸兩棲電動車,包括車身、底盤和驅動裝置,所述水陸兩棲電動車還包括發電裝置和蓄電裝置,所述發電裝置與蓄電裝置連接,所述蓄電裝置又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發電裝置為太陽能發電裝置、風力發電裝置、勢能發電裝置和燃料發電裝置中的全部或幾種。?
優選地,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車輪、驅動螺旋槳和驅動電機,所述?車輪位于底盤上,所述驅動螺旋槳固定在車身上,其朝向車身的前方或后方,所述驅動電機分別與蓄電裝置和驅動螺旋槳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為驅動螺旋槳提供旋轉的驅動力。?
優選地,所述太陽能發電裝置為太陽能發電電池板,所述太陽能發電電池板位于車身的頂部,且與蓄電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風力發電裝置為風力發電機,所述風力發電機位于車身的頂部,且與蓄電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勢能發電裝置為勢能發電離合器和發電機,所述勢能發電離合器與發電機連接,所述發電機與蓄能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燃料發電裝置為燃料箱和燃料發電機,所述燃料箱與燃料發電機連接,所述燃料發電機與蓄電裝置連接。?
優選地,所述底盤為格箱結構。?
優選地,所述底盤的格箱結構中填充發泡材料。?
優選地,所述水陸兩棲電動車還包括前置螺旋槳和前置電機,所述前置螺旋槳固定在車身前端,所述前置螺旋槳朝向水陸兩棲電動車前方的斜上方,所述前置電機與蓄電裝置連接,其為前置螺旋槳提供旋轉的驅動力。?
優選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陸兩棲電動車還包括氣囊和電動風泵,所述電動風泵為氣囊充氣,所述氣囊設置在底盤的兩側,所述電動風泵與蓄電裝置連接。?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采用多種發電裝置對蓄電裝置進行充電,蓄電裝置與驅動電機連接,通過驅動電機帶動驅動螺旋槳旋轉為電動車提供驅動力,其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對地理環境的適應性強,可以長時間在野外作業或探險,用途廣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外部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內部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前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后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為工作狀態時的前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水陸兩棲電動車的底盤示意圖。?
圖中,1:前置螺旋槳;2:前置電機;3:風力發電機;4:風力發電機風標;5:下層太陽能發電電池板支架,6:上層太陽能發電電池板;7:下層太陽能發電電池板;8:風力發電機立桿;9:風力發電機立桿支座;10:風力發電機立桿扇形蝸輪;11:風力發電機立桿蝸桿;12:驅動電機;13:驅動螺旋槳;14:勢能聯接器;15:氣囊護板;16:電動風泵;17:燃料發電機;18:勢能踏板;19:勢能離合器;20:勢能傳動立軸;21:蝸輪桿轉動手柄;22:氣囊;23:底盤;24:發泡聚乙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能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楠;姚樂,未經李楠;姚樂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930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