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基底部、馬達以及盤驅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84115.4 | 申請日: | 2013-0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289229U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13 |
| 發明(設計)人: | 藤繩順三;馬場宏治;真角祐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產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2K5/04 | 分類號: | H02K5/04;H02K11/00;G11B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黨曉林;王小東 |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底 馬達 以及 驅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馬達以及盤驅動裝置等的基底部。?
背景技術
以往,在硬盤驅動裝置等盤驅動裝置中,搭載有使盤旋轉的主軸馬達。盤驅動裝置具有盤、機殼、定子、柔性印刷基板(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等。機殼具有外罩部件和基底部等。?
實用新型內容
近年來,要求盤驅動裝置更加薄型化和小型化。特別是為了使屬于小型類盤驅動裝置的2.5英寸7毫米厚或2.5英寸5毫米厚的盤驅動裝置更加薄型化,需要使機殼或配置在機殼內部的馬達自身變薄。馬達一般具有輪轂、線圈、定子鐵芯、配線基板以及基底部等。在組裝馬達時,這些部件以分別在軸向重疊的方式配置。為了使馬達自身變薄,需要分別使這些部件變薄。但是,若想要通過將線圈卷繞數或定子鐵芯的層疊厚度減小從而使馬達整體變薄的話,在馬達驅動時從定子產生的磁通就會減少。即由于轉矩常數等減小,因而無法獲得使安裝于輪轂的盤旋轉所需的轉矩。?
所以,為了使馬達變薄,在構成馬達的部件中,有必要減小在馬達的軸向尺寸中占很大比例的基底部的厚度。但是,若只單純使基底部變薄的話,基底部的剛性就會大幅下降。其結果是,在基底部受到外部沖擊時,存在基底部破損、配置于機殼內的盤破損的危險。?
為了解決該問題,考慮使用這樣的方法:只在配置有電路板或集成電路的部分使基底下側凹陷,以將電路板或集成電路容納于該凹部中,而使其他部分并不凹陷而確保厚度。但是若想要通過采用該方法而使基底更加薄型化的話,凹部處的基底的厚度就變得極薄,不只剛性會下降,還會在加工時開口等而使加工變得困難。本申請的發明者們,通過采用以下結構解決了該困難。?
本申請實用新型所例示的第一實用新型是一種基底部,其呈薄板狀,用于配置有軸承機構和執行器的盤驅動裝置,該基底部具有多個下側凹部、C型平滑面和扇型凹部,所述多個下側凹部配置于基底部的配置有軸承機構的部位的周圍的下表面區域,且沿徑向擴展,所述C型平滑面配置于基底部的配置有軸承機構的部位的周圍的上表面區域,且周向高度固定不變,所述扇型凹部配置于基底部的配置有軸承機構的部位的周圍的上表面區域,所述執行器能夠進入所述扇型凹部,所述下側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在C型平滑面的下側,所述C型平滑面在所述下側凹部的上方具有向所述基底部上表面方向或下表面方向突出的截面。?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基底部包括:孔部,其以中心軸線為中心;第一凹部,其為在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側在所述孔部的周圍向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側凹陷的部位;以及第二凹部,其為在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側沿所述第一凹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凹部靠徑向外側的位置、且朝向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側凹陷的部位,所述C型平滑面配置在比所述第二凹部靠徑向外側的位置。?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C型平滑面具有:第一C型平滑部,其在俯視時包圍所述第二凹部;以及第二C型平滑部,其配置在比所述第一C型平滑部靠徑向外側的位置,且在俯視時包圍所述第一C型平滑部。?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俯視觀察,所述扇型凹部在周向與所述第一C型平滑部和所述第二C型平滑部對置。?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下側凹部具有第一下側凹部、第二下側凹部以及第三下側凹部,在基底部的下表面側,第一下側凹部、第二下側凹部以及第三下側凹部按該順序順時針配置。?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俯視觀察,所述第三下側凹部的面積分別比所述第一下側凹部的面積以及所述第二下側凹部的面積大。?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俯視觀察,所述第一下側凹部和所述第二下側凹部具有矩形的外形。?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第三下側凹部具有沿著所述第二凹部的底部的一部分的部位。?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第一下側凹部以及所述第二下側凹部經過所述第一C型平滑部與所述第二C型平滑部的邊界線。?
在第一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述C型平滑面具有切削痕。?
本申請實用新型所例示的第二實用新型是一種馬達,其包括:第一實用新型所述的基底部;定子,其配置于所述基底部,轉子,其能夠以所述中心軸線為中心相對于所述定子相對旋轉;以及配線基板,其與所述定子電連接。?
本申請實用新型所例示的第三實用新型是一種盤驅動裝置,其包括:第二實用新型所述的馬達;至少一個盤,其由所述馬達保持并被帶動旋轉;以及殼體,其內置有所述馬達以及所述盤。?
根據本申請實用新型所例示的第一實用新型,能夠穩定地形成壁厚變薄的隆起部905。能夠增加基底部21的厚度。由此,能夠抑制剛性的下降。?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8411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