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阻抗受控、低損耗的單端過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80752.4 | 申請日: | 2013-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120286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8-07 |
| 發明(設計)人: | 王紅飛;曾志軍;陳蓓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興森快捷電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1/02 | 分類號: | H05K1/02;H05K1/11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謝偉;曾旻輝 |
| 地址: | 510663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阻抗 受控 損耗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孔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阻抗受控、低損耗的單端過孔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改善單端過孔阻抗連續性的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采用大孔套小孔的方法,中國專利號ZL200780019783.6,公開日為2009年6月10日,公開了一種屏蔽式過孔,制作時先鉆接地參考孔,然后經塞孔、二次壓合再制作信號過孔;第二,在過孔旁增加輔助孔,中國專利號ZL03267943.2,授權公告日為2004年8月18日,公開了一種高速信號的過孔結構。
以上兩種方式存在問題是:第一,大孔套小孔方法制作流程復雜、成本高,且容易出現可靠性問題;第二,輔助孔數量過多,影響布線,且輔助孔與內層參考層間沒有連接,不能形成完整的信號回流路徑;第三,未研究阻抗受控過孔的損耗改善效果;第四,有關過孔阻抗研究是通過軟件仿真進行,仿真結果與實際存在較大差異,難以直接應用于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
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阻抗受控、低損耗的單端過孔結構,能夠很好地解決過孔阻抗不連續、損耗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阻抗受控、低損耗的單端過孔結構,設置于在絕緣介質層上、下面覆蓋有傳輸線的多層板上,該單端過孔結構包括一個信號過孔和兩個接地參考孔,絕緣介質層中具有兩個參考層,兩參考層上均設有反焊盤,信號過孔與接地參考孔均上下貫穿絕緣介質層,信號過孔位于所述反焊盤的中心,且信號過孔連接絕緣介質層上的傳輸線,每個接地參考孔均連接兩參考層,兩接地參考孔以信號過孔為中心呈對稱設置,且兩接地參考孔孔壁間距大于反焊盤的直徑。
本技術方案中,兩個接地參考孔可以為過孔信號提供返回路徑,并能減小輻射、串擾。通過調節信號過孔孔徑、接地參考孔孔壁間距,可實現對過孔阻抗的控制。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反焊盤單邊環寬為0.15mm—0.5mm。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兩接地參考孔的中軸線與信號過孔的中軸線位于同一平面,且兩接地參考孔和信號過孔的孔徑相同。兩接地參考孔的中軸線和信號過孔的中軸線位于同一平面,是起到對稱屏蔽作用;要求兩接地參考孔和信號過孔的孔徑相同,是因為孔徑小了屏蔽效果不佳,而孔徑大占空間大,影響布線,所以選擇相同孔徑的效果最佳。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單端過孔的阻抗Z0與信號過孔孔徑d、接地參考孔孔壁間距D滿足以下關系:
其中,ε為絕緣介質層的介電常數。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信號過孔孔徑d為0.1mm—0.5mm,接地參考孔孔壁間距D為0.5mm—3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過孔制作工藝簡單,不會出現可靠性問題;
(2)能夠精確設計、控制單端過孔阻抗,使其與傳輸線阻抗相匹配;
(3)過孔具有非常低的損耗,能夠滿足高頻、高速需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單端過孔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縱向剖視圖;
圖3是單端過孔的TDR曲線圖;
圖4是單端過孔的插入損耗S21情況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絕緣介質層,20-傳輸線,30-參考層,40-反焊盤,50-信號過孔,60-接地參考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阻抗受控、低損耗的單端過孔結構,設置于在絕緣介質層10上、下面覆蓋有傳輸線20的多層板上。該單端過孔結構包括一個信號過孔50和兩個接地參考孔60。絕緣介質層10中具有兩個參考層30,兩參考層30上均設有反焊盤40。信號過孔50與接地參考孔60均上下貫穿絕緣介質層10,信號過孔50位于所述反焊盤40的中心,且信號過孔50連接絕緣介質層10上的傳輸線20。每個接地參考孔60均連接兩參考層30,兩接地參考孔60以信號過孔50為中心呈對稱設置,且兩接地參考孔60孔壁間距大于反焊盤40的直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興森快捷電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興森快捷電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807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運動鞋
- 下一篇:螃蟹養殖池塘底部自動轉換式增氧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