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引擎汽缸頭散熱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320019240.7 | 申請日: | 2013-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022860U | 公開(公告)日: | 2013-06-26 |
| 發明(設計)人: | 周柏宇;周裕捷;黃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P3/02 | 分類號: | F01P3/02;F02F1/3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義興;姜以嶺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市新***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引擎 汽缸 散熱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引擎汽缸頭散熱結構,尤指一種適用于機車引擎的汽缸頭與屏蔽的散熱結構。
背景技術
引擎冷卻系統的目的是在避免引擎過熱而損壞,或避免工作效率降低。冷卻系統可概分為空冷系統、油冷系統、與水冷系統,或者為以上的混合式,空冷系統是通過空氣在引擎周圍流動以帶走熱量,油冷系統是潤滑油冷卻器先冷卻潤滑油進而通過潤滑油在引擎內部循環以帶走熱量,水冷系統者則是利用水與冷卻劑在引擎水套內流動以帶走熱量。
參考圖1~2,圖1為現有強制氣冷引擎的剖視圖,圖2為現有強制氣冷引擎上部的結構圖。現有強制氣冷引擎9于汽缸頭本體91外側具有二引擎屏蔽92,93,以導引由冷卻風扇94導入的冷卻氣流環繞汽缸頭本體91及汽缸96,以對汽缸頭本體91及汽缸96進行冷卻。現有引擎汽缸頭主要包括一汽缸頭本體91與一凸輪軸座95。汽缸頭本體91環周大致區分有四側,依序為:火星塞側911、排氣側912、煉條室側913、進氣側914。火星塞側911凹設有一進風流道916,此進風流道916深達煉條室97的腔壁971,而且汽缸頭本體91的一燃燒室壁915相反兩側分別為燃燒室961與前述進風流道916。燃燒室壁915還插設有一火星塞962。進風流道916并與位于排氣側912的一排風流道917相連通。
凸輪軸座95固定于汽缸頭本體91,用以支撐一凸輪軸951,而凸輪軸951一端同軸套設一煉輪98。一煉條981延伸于煉條室97,且同時掛設于上述煉輪98以及一曲軸99,用以傳動曲軸動力至凸輪軸951。
由冷卻風扇94導入的冷卻氣流會進入進風流道916后,會先冷卻火星塞962、燃燒室壁915外側表面,然后通往排風流道917,使引擎排氣側912溫度也稍獲下降,并且為了能夠冷卻煉條室側913,現有強制氣冷引擎會設置一連通管918自進風流道916穿過煉條室97,以使冷卻氣流從火星塞側911的進風流道916同時通往排氣道917與連通管918,因而兼顧冷卻排氣側912與煉條室側913。
然而,當部分冷卻氣流經連通管918將汽缸頭本體91熱量帶走時,自連通管918流出的冷卻氣流,會與自汽缸頭本體91外壁沿進氣側914流動至煉條室側913的冷卻氣流大致呈垂直方向,故在冷卻氣流交界區域容易形成擾流,使冷卻效果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引擎汽缸頭散熱結構,能在有限的汽缸頭空間之下提升引擎冷卻效果。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引擎汽缸頭散熱結構包括一汽缸頭本體、一凸輪軸座、一閥動凸輪機構、一煉輪、一引擎外罩、以及一連通管。汽缸頭本體包括有一火星塞側與一煉條室側,火星塞側凹設有開放的一進風流道,煉條室側界定有一煉條室。凸輪軸座是固定于汽缸頭本體,而閥動凸輪機構包括有一凸輪軸,則是可轉動地支撐于凸輪軸座上。
引擎外罩是罩覆于汽缸頭本體的煉條室外部,使冷卻氣流能沿汽缸頭本體外部流過。連通管自進風流道穿過煉條室及引擎外罩,包括有連通的一第一開口與一第二開口,第一開口連通進風流道,第二開口連通至引擎外罩的外側。
通過上述結構設計,冷卻空氣流從火星塞側的進風流道可同時通往排氣道與連通管,因而同樣具有兼顧冷卻排氣側與煉條室側的效果,又因冷卻空氣會直接導至引擎外罩外部,因此不會與沿汽缸頭本體外壁流動的冷卻氣流互相干擾形成擾流,因此亦不會使冷卻效果降低,故可在引擎整體冷卻效果上有大幅的提升。
上述引擎汽缸頭散熱結構可包括一減震墊夾設于連通管與引擎外罩之間,且亦可包括至少一密封環,夾設于連通管與汽缸頭本體之間,減震墊可用來加強連通管與引擎外罩的結合,并可減少引擎外罩振動對連通管造成影響。而密封環則可用來防止引擎內氣體或潤滑油泄漏到外部環境。
汽缸頭本體可于表面形成有一鰭片結構,以加強散熱功效。閥動凸輪機構可包括有二閥動凸輪,分別負責進氣與排氣的步驟。汽缸頭本體可于進風流道中形成有一導流結構,藉此引導火星塞側的風流。而上述連通管的流通截面可為圓形或其它幾何形狀。
附圖說明
圖1系現有強制氣冷引擎的剖視圖。
圖2系現有強制氣冷引擎上部的結構圖。
圖3系沿圖2ⅠーⅠ線的強制氣冷引擎上部剖視圖。
圖4系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由引擎汽缸頭與引擎外罩俯視的剖視圖。
圖5系沿圖4ⅡーⅡ線的引擎汽缸頭剖視圖。
圖6系沿圖5ⅢーⅢ線的引擎汽缸頭剖視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2001924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高速圓錠鋸切機生產線導向臂自適應控制系統
- 下一篇:自調整汽車離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