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nLDMOS耗盡管器件的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753006.1 | 申請日: | 2013-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521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寧開明;金鋒;王惠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1/265 | 分類號: | H01L21/265;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紀鐵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nldmos 盡管 器件 工藝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半導體制造領域,特別是指一種nLDMOS耗盡管器件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LDMOS(LDMOS:Laterally?Diffused?Metal?Oxide?Semiconductor橫向擴散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器件具有增益高、耐壓高、輸出功率大、熱穩(wěn)定性好、效率高、寬帶匹配性能好,易于和CMOS工藝集成等優(yōu)點,并且其價格遠低于砷化鎵器件,是一種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功率器件,當前對于高閾值電壓Vt的耗盡管,為了Vt的穩(wěn)定性和溝道寄生JFET效應,溝道區(qū)使用兩步注入的方法來調節(jié)耗盡管的閾值電壓Vt,第一步進行P型雜質的注入,如圖1所示,在P型襯底1上形成N型深阱2和P阱3之后,溝道區(qū)P型雜質進行垂直角度的注入;第二步再進行垂直角度的N型雜質注入,如圖2所示,最后在高溫過程中,由于P型雜質的硼在襯底中擴散得較快,耗盡管在柵氧下的N型漂移區(qū)會形成一個寄生的增強NPN管,如圖3中的虛線圓圈處所示,導致整個耗盡管的閾值電壓Vt表現為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nLDMOS耗盡管器件的工藝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述的nLDMOS耗盡管器件的工藝方法,包含:
第一步,在器件的N阱和P阱形成以后,進行溝道區(qū)離子注入時,先進行P型雜質的注入,其注入角度為垂直注入;
第二步,進行溝道區(qū)閾值電壓調節(jié)的N型雜質注入,其注入角度為斜角注入;
第三步,進行熱退火激活。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步中,注入的P型雜質為硼,注入能量為30~100KeV,注入劑量為3x1012~1x1013cm-2。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步中,N型雜質的注入角度為15~45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步中,注入的N型雜質為砷,注入能量為20~40KeV,注入劑量為2x1012~8x1012cm-2。
本發(fā)明所述的nLDMOS耗盡管器件的工藝方法,在溝道區(qū)進行P型雜質注入時保持垂直注入,N型雜質注入時,將注入角度改為斜角注入,斜角注入的N型雜質在后續(xù)的高溫過程中能擴散更接近柵氧下擴散得較快的硼離子,達到中和的效果,消除了寄生增強管,使耗盡管達到較高的閾值電壓Vt。
附圖說明
圖1~3是傳統nLDMOS器件的工藝圖。
圖4~6是本發(fā)明工藝步驟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工藝步驟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是P型襯底,2是N型深阱,3是P阱,4是P型雜質區(qū),5是N型雜質區(qū)。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所述的nLDMOS耗盡管器件的工藝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第一步,如圖4所示,在P型襯底1上形成N阱2和P阱3以后,進行溝道區(qū)離子注入時,先進行P型雜質的注入,其注入角度為垂直注入;注入的P型雜質為硼,注入能量為30~100KeV,注入劑量為3x1012~1x1013cm-2。注入后,在溝道區(qū)形成P型雜質區(qū)4。
第二步,進行溝道區(qū)的N型雜質注入,如圖5所示,其注入角度為15~45度的斜角注入;注入的N型雜質為砷,注入能量為20~40KeV,注入劑量為2x1012~5x1012cm-2。注入后,在溝道區(qū)形成N型雜質區(qū)5,N型雜質注入能量小于P型雜質的注入能量,形成的結深較淺,N型雜質區(qū)5位于P型雜質區(qū)之上。
第三步,進行熱退火激活,P型雜質和N型雜質在襯底中擴散,P型的硼離子在襯底中擴散得較快,但是由于N型離子采用的斜角注入,使得在柵氧的邊沿處橫向運動的N型雜質離子擴散得更遠,如圖6中圓圈處所示,該處擴散的N型雜質能夠中和運動得較快較遠的硼離子,消除了硼離子產生的寄生溝道,避免的寄生效應的產生,達到了提高耗盡管閾值電壓Vt的目的。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未經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75300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21-00 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半導體或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設備
H01L21-02 .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4 .非專門適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組的單個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導體器件之外的固體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的測試或測量
H01L21-67 .專門適用于在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的裝置;專門適合于在半導體或電固體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過程中處理晶片的裝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內或其上形成的多個固態(tài)組件或集成電路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處理;集成電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