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空調裝置和對此的運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91341.3 | 申請日: | 2013-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68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S.施密特;C.舍爾;P.黑爾曼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B5/02 | 分類號: | F25B5/02;F25B41/04;F25B41/06;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陳浩然,楊國治 |
| 地址: | 德國沃***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空調 裝置 對此 運行 方法 | ||
1.一種用于機動車的空調裝置,其包括用于制冷劑的管路系統(10)和借助于所述管路系統(10)相連接的多個空調元件、即至少:
-壓縮機(12),
-在流動技術上后置于所述壓縮機(12)的主冷凝器(14),
-在所述管路系統(10)的第一空調支路(IIa)中帶有在流動技術上前置的第一膨脹機構(18a)的第一蒸發器(161a),
-在所述管路系統(10)的第二空調支路(IIb)中帶有在流動技術上前置的第二膨脹機構(18b)的第二蒸發器(161b)和
-閥組件(20; 36),借助于其所述第二空調支路(IIb)選擇性地能夠閉鎖或打開,
其中,所述第一空調支路和所述第二空調支路(IIa, b)能夠彼此并聯地且分別與所述管路系統(10)的包含所述壓縮機(12)和所述主冷凝器(14)的主支路(I)串聯地聯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統(10)具有可接通的旁通路徑(III),借助于其在其打開狀態中所述壓縮機(12)的出口在繞過所述主冷凝器(14)的情況下能夠直接與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的入口連接,
其中,所述管路系統(10)另外具有能夠接通的連接支路(IV),借助于其在其打開狀態中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的出口代替與所述主支路(I)能夠與所述第一膨脹機構(18a)的入口連接,使得所述第二空調支路和所述第一空調支路(IIb, a)相互串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路徑(III)的能夠單獨接通的、繞過所述主冷凝器(12)的第一旁通支路在所述壓縮機與所述主冷凝器(14)之間從所述主支路(I)分岔且在流動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膨脹機構(18b)之前通到所述第二空調支路(IIb)中而所述旁通路徑(III)的能夠單獨接通的、繞過所述第二膨脹機構(18b)的第二旁通支路在流動方向上在所述第二膨脹機構(18b)之前從所述第二空調支路(IIb)分岔且在所述第二膨脹機構(18b)與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之間通到所述第二空調支路(IIb)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旁通支路的通入部位的主支路側布置有止回閥(28),其在與在所述主支路(I)中的流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關閉。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支路(IV)具有止回閥(30),其在與從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至所述第一膨脹機構(18a)的流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關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統(10)另外具有能夠接通的膨脹支路(V),借助于其在其打開狀態中第三膨脹機構(34)能夠接到所述第二空調支路(IIb)與所述主支路(I)之間。
6.一種用于運行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路徑(III)打開,
-所述連接支路(IV)打開,
-以來自車輛內腔的空氣流過所述第一蒸發器(161a),其中,在所述第一膨脹機構(18a)中卸壓的制冷劑在所述第一蒸發器(161a)中蒸發,
-以來自所述車輛內腔的空氣流過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其中,壓縮的制冷劑在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中冷凝,并且
-將流過所述第一蒸發器(161a)和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的空氣導回到所述車輛內腔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個蒸發器(161a, b) 關聯有能夠加熱的加熱載熱體,其能夠被來自相應的所述蒸發器(161a, b)的空氣至少部分地流過。
8.一種用于運行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調裝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路徑(III)打開,
-所述膨脹支路(V)打開,
-以來自車輛內腔的空氣和/或來自車輛之外的空氣流過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所述空氣通過與由在所述壓縮機(12)中的壓縮所加熱的制冷劑的熱交換作用來加熱,所述制冷劑流過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并且
-將流過所述第二蒸發器(161b)的空氣導回到所述車輛內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9134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