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休閑代步車用避震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79853.8 | 申請日: | 2013-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931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2 |
| 發明(設計)人: | 關儉初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南海九江金凌鋒塑膠電器廠 |
| 主分類號: | B62K25/04 | 分類號: | B62K25/04 |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 44216 | 代理人: | 劉潤愚 |
| 地址: | 528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休閑 代步 車用避震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休閑代步車,特別是涉及一種休閑代步車用避震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休閑代步車如電動滑板車、踏板車、高爾夫車,常規性地包括有前輪組件、用于承載人的車架體、后輪組件及電控驅動組件,一般都沒有避震裝置,但由于這種電動車均使用于全地形上,而地形是復雜多變的,既有平坦的路面,也有崎嶇的路面(如泥草路面、凹凸不平的沙石路面),當行駛在平坦的路面上時,這種電動車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但當行駛在崎嶇的路面上時,這種電動車就存在有一定的問題,既影響駕駛人員的舒適度,又嚴重影響電動車自身的轉向控制,容易造成駕駛人員和車體的傾斜,甚至于傾覆翻倒,因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同時,由于其沒有設置避震裝置,各組件之間,特別是后輪組件與車架體之間基本上為沒有任何緩沖作用的剛性連接,造成電動車駕駛過程中的轉向靈活度不夠,影響電動車的可操控性,也使其根本不可能達到電動車自身最小的轉彎半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靠、可使休閑代步車可平穩舒適地行駛于崎嶇路面上并具有轉向靈活性高的、可達到代步車本身最小轉彎半徑的避震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本發明所述的休閑代步車用避震裝置,其特點是包括裝置于車體后輪組件與車架體之間的第一避震裝置,所述第一避震裝置包括裝置于車體后輪組件的連接支架與車架體之間的可有效緩解由于前后輪所處地形不平坦而引起的車架體前后振動的避震彈簧,其中所述連接支架的前端可繞軸轉動地裝置于車架體上,所述連接支架的后端與車體后輪組件的后輪橫梁之間通過一銷軸連接,且所述連接支架后部可繞該銷軸左右擺動一定的角度。
其中,上述車體后輪組件的連接支架與車體后輪組件的后輪橫梁之間設置有可有效緩解由于左右后輪所處地形不平坦而引起的車架體左右不平衡的第二避震裝置,該第二避震裝置包括分別位于上述銷軸左右兩側的兩緩沖機構,其中各緩沖機構分別包括有緩沖彈簧、緩沖膠柱、定位柱,其中緩沖膠柱下部定位于后輪橫梁內腔底部,緩沖彈簧位于后輪橫梁內腔,且該緩沖彈簧的下端包套于緩沖膠柱上部并可繞該緩沖膠柱左右擺動一定角度,定位柱下部固定于緩沖彈簧上部,定位柱頂部與連接支架的蓋板連接。
本發明由于采用可繞軸轉動的連接支架與避震裝置相結合的結構,既利用連接支架與車架體之間的避震裝置有效緩解由于前后輪所處地形不平坦而引起的車體前后震動,保證車體在行駛的縱向上的平衡性能,有效提高駕乘人員的舒適度和操控性;又利用連接支架與后輪橫梁之間的繞軸擺動連接,有效降低車體在行駛過程中因左右車輪所處地形不平坦而引起左右擺動對操控性能的影響,提高電動車自身的轉向控制程度,盡可能使其達到電動車自身最小的轉彎半徑。特別地,連接支架與后輪橫梁之間設置的第二避震裝置,能更進一步地緩解因左右后輪所處地形不平坦而造成的車架體左右擺動,充分保證車體在行駛的橫向上的平衡性能,進一步提高駕乘人員的舒適度和操控性,大大提高電動車自身的轉向控制程度,使其最大限度地達到電動車自身最小的轉彎半徑,且本發明結構簡單可靠、制造成本低、實用性強。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南海九江金凌鋒塑膠電器廠,未經佛山市南海九江金凌鋒塑膠電器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7985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