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燒烤魷魚耳食品的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669571.X | 申請日: | 2013-12-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47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盧冠辰 | 申請(專利權)人: | 榮成冠辰水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325 | 分類號: | A23L1/3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43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燒烤 魷魚 耳食 制作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軟體動物類水產食物制品,尤其是一種燒烤魷魚耳食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魷魚屬軟體動物類,是烏賊的一種,體圓錐形,體色蒼白,有淡褐色斑,頭大,前方生有觸足10條,尾端的肉鰭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約20米的海洋中。魷魚除了富含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還是含有大量牛磺酸的一種低熱量食品物,可抑制血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成人病,緩解疲勞,恢復視力,改善肝臟功能。其含的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有抗病毒、抗射線作用。目前,市場上的魷魚制品主要有魷魚干、燒烤魷魚等,魷魚干雖然也受到人們喜愛,但存在著口感澀硬,無鮮香味道;燒烤魷魚雖有魷魚的鮮香味道,但其需要現場烤制,存在食用不便的不足。?
魷魚耳是魷魚尾端呈三角形的肉鰭,魷魚在加工過程中,該魷魚耳一般做為下腳料丟棄。為了該部位變廢為寶,廣大技術人員進行了研究開發。例如,2011年11月23日公開的CN102246980A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說明書中公開的“韭香魷魚耳的加工方法”,其是采用無污染、無畸形、最大外徑為5cm的鮮活或冷凍的魷魚耳,經清洗、中切、燙漂、腌制、高溫烤制殺菌、包裝密封、二次殺菌制成。其中,高溫烤制是將腌制浸味后的魷魚放入烹飪鍋,通入過熱蒸汽,進氣溫度為180-220℃,鍋內溫度125-135℃,烤5-10?分鐘。這種高溫烤制作的魷魚耳食品含水量少,存在肉質干硬、口感差的不足。?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對腌制浸味后的魷魚進行高溫烤制造成肉質干硬、口感差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燒烤魷魚耳食品的制作方法,該燒烤魷魚耳食品的制作方法工藝合理、操作簡便;采用該制作方法制備的燒烤魷魚耳食品口感軟嫩、彈性足、風味獨特、味香可口、無異腥味。?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燒烤魷魚耳食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經過下列工藝步驟:?
A、原料選取??選取新鮮的魷魚或冷凍的、并入濃度為2~3%的鹽水中浸泡解凍的新鮮魷魚,分割魷魚尾端呈三角形的肉鰭,得魷魚耳原料;
B、清洗、控水??將所得到的魷魚耳原料放入2-3%濃度鹽水中進行清洗,去除魷魚耳表面粘膜和雜質;清洗后的魷魚耳控除表面水份;
C、浸漬入味??將控水后的魷魚耳浸沒入預先調制的調味液中,控制調味液溫度10℃以下,浸漬入味12~24小時;其中,所述的調味液是由下列組分按重量百分比調配而成:砂糖3~8%、食鹽1~3%、味精1~2%、山梨醇1~3%、醬油2~5%、醪糟汁3~8%、酵母提取物0.5~2%、生姜汁0.1~0.5%、味醂2~5%、蘋果醋0.1~0.3%、檸檬汁0.1~0.5%,余量為水;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之和為100%;
D、控液、擺盤??將浸漬入味后的魷魚耳控除其表面液體,然后將魷魚耳擺入消毒后的托盤內;
E、一次烘烤??將擺盤后的魷魚耳送入烘烤設備中,控制溫度70~80℃,烤制5~8分鐘;
F、刷油??將一次烘烤后的魷魚耳取出趁熱在魷魚耳表面均勻刷涂一層調配油,其中,所述的調配油是由色拉油、蔥油、花生油按1︰1︰2比例調配而成;
G、二次燒烤??將刷油后的魷魚耳送入烘烤設備中,控制溫度200~260℃,烤制2~5分鐘;
H、冷卻??將二次燒烤后的魷魚耳送入冷卻間進行低溫快速冷卻處理至中心溫度達到0~5℃;?
I、成品??將冷卻后的魷魚耳剔除短、薄部位,豎切為長條后,真空包裝,殺菌,即成成品。
本發明是選取新鮮魷魚取其尾端的肉鰭得魷魚耳原料,將其清洗后放入調味液中浸泡入味;控液、擺盤后控溫進行一次烘烤;取出趁熱在魷魚耳表面刷涂一層調配油后,高溫條件下進行二次燒烤,再進行快速冷卻,切條、包裝,殺菌,即成成品;其中,調味液是由砂糖、食鹽、味精、山梨醇、醬油、醪糟汁、酵母提取物、生姜汁、味醂、蘋果醋、檸檬汁和水按比例調配而成;調配油是由色拉油、蔥油、花生油按比例調配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榮成冠辰水產有限公司,未經榮成冠辰水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6957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