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的充放電互鎖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53405.0 | 申請日: | 2013-1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464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飛;文鋒;阮旭松;張維戈;胡玉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億能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J7/00 | 分類號: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常躍英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放電 互鎖 電路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車充放電保護電路,尤其涉及一種電動車充放電互鎖電路。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車在地面充電的過程中,如人員忽略或他人強行開動車輛,在未拆除相關充電設備的情況下開啟車輛,容易造成充電設備的損壞,及給周邊人員帶來傷害,而且地面充電機在給電池充電的情況下電池組同時進行放電,極易造成電池組溫度的急劇升高,對電池組造成損害,帶來安全隱患,及降低電池組的使用壽命。
此外,現有實現方式通過軟件檢測信號及程序控制,來作出充放電回路通斷,存在應用弊端,一旦電源管理系統故障或失效,不能對充放電模式作出判斷,將造成在充電模式下,仍然可以進行放電。放電模式下,有充電信號,充電模式也可以啟動,產品的應用安全及可靠性存在問題,同時對電池組未進行有效保護,帶來相關安全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動車充放電互鎖電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動汽車的充放電互鎖電路,作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組、充電機和作為電池組負載的電機,所述充放電互鎖電路包括繼電器線圈K0及其所控制的常閉開關K01、常開開關K02,?所述繼電器線圈K0兩端分別連接充電機電源接入端的正、負極,所述常閉開關K01一端連接蓄電池正極,另一端通過接觸器線圈K1連接蓄電池負極,所述常開開關K02一端連接充電機正極,另一端通過接觸器線圈K2連接蓄電池負極,所述接觸器線圈K1、K2分別控制連接在電機與蓄電池之間、充電機與蓄電池之間的接觸器開關K11、K21。
優選的,還包括與電動汽車的電池控制單元連接的接觸器線圈K3和K4,所述接觸器線圈K3所控制接觸器開關K31連接在常開開關K02與接觸器線圈K2之間,?所述接觸器線圈K4所控制接觸器開關K41連接在常閉開關K01與接觸器線圈K1之間。
優選的,所述接觸器開關K11、K21為雙刀開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所述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互鎖電路,在放電控制回路串入一個繼電器線圈控制的常閉開關,繼電器動作取決于充電信號,正常無充電信號時,常閉開關閉合,放電回路導通,有充電信號時常閉開關打開,放電回路不導通,保證了充放電回路雙重互鎖,充電時不放電;
(2)本發明所述的電池控制單元控制的兩個接觸器,從軟件上跟硬件結合實現雙重保護,進一步保證了車輛充電時不開動,保護了相關設施及人員安全,提高了電池組充電安全性,延長了產品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互鎖電路的實施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新所述的電動汽車的充放電互鎖電路,作用于電動汽車的電池組、充電機和作為電池組負載的電機,所述充放電互鎖電路包括繼電器線圈K0及其所控制的常閉開關K01、常開開關K02,?所述繼電器線圈K0兩端分別連接充電機電源接入端的正、負極,所述常閉開關K01一端連接蓄電池正極,另一端通過接觸器線圈K1連接蓄電池負極,所述常開開關K02一端連接充電機正極,另一端通過接觸器線圈K2連接蓄電池負極,所述接觸器線圈K1、K2分別控制連接在電機與蓄電池之間、充電機與蓄電池之間的接觸器開關K11、K21,所述接觸器開關K11、K21為雙刀開關。
所述與電動汽車的電池控制單元連接的接觸器線圈K3和K4,所述接觸器線圈K3所控制接觸器開關K31連接在常開開關K02與接觸器線圈K2之間,?所述接觸器線圈K4所控制接觸器開關K41連接在常閉開關K01與接觸器線圈K1之間。
本發明具體工作時,當充電機無充電信號時,常閉開關K01閉合,常開開關K02斷開,這時可根據電池控制單元的信號,通過接觸器線圈K4來控制接觸器開關K41的閉合或斷開,進而控制電機是否工作;當充電機有充電信號時,常閉開關K01斷開,常開開關K02閉合,電機無論如何也無法接通蓄電池來工作,蓄電池是否充電也由電池控制單元來控制。
以上為本發明較為優選的實現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顯而易見的替換形式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億能電子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億能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5340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