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竹葉茶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645892.6 | 申請日: | 2013-1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098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何莉;王林芝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莉;王林芝 |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 |
| 地址: | 210007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竹葉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茶飲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以天然植物竹葉為原料的竹葉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淡竹屬禾木本科多年生綠色植物,別名金毛竹,廣泛分布在我國山東、江蘇、浙江和湖北等省,資源十分豐富。竹葉呈狹披針狀,先端漸尖、基部鈍形,長5~20厘米,寬1~3.5厘米,葉面深綠色,背面色較淡。竹葉性淡、微澀、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明目解毒、止血、增強免疫力和抗氧化抑制腫瘤等功效,在我國有著悠久的食用和藥用歷史。
石竹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莖直立,簇生,無毛。葉條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3~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鞘狀抱莖,全緣,無毛?;▎紊?~3朵簇生,呈聚傘花序;苞片4~6個,廣卵形,先端長尖,長約為萼筒之半;花萼筒狀,5齒裂,裂片披針形。石竹性苦、寒,可以全草和根入藥,具有降血壓、清熱利尿、破血通經(jīng)之功效。
盡管竹的種類不同,但其葉片成分都是有很好的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據(jù)測定竹葉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維生素、葉綠素、生物活性多糖、茶多酚類及氨基酸。茶多酚是一種具有較強抗氧化活性物質(zhì),能清除體內(nèi)多余的自由基。茶多酚安全無毒,具有抗癌、抗輻射、降血脂和延緩衰老等功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傳統(tǒng)的飲料消費方式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具備營養(yǎng)和保健功能的竹葉茶已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有關竹葉飲料加工的應用,目前國內(nèi)有文獻報導:
中國專利20101042998.8公開了一種竹葉竹汁茶飲料,該茶飲料是將采集的竹葉洗凈切碎,從竹林中采集竹汁,在竹葉揉捻過程中加入竹汁,其含水率在50%以上,再將揉捻好的竹葉進入高溫120~200℃殺青,在150~250℃烘干,包裝。
研究表明,茶多酚是竹葉中復合多酚類化合物,該類化合物是形成竹葉茶的色、香、味最基本物質(zhì)之一,但是,這些化合物易在空氣中被氧化,易溶于水,所以竹葉在上述清洗切碎和揉捻的過程中,將使得竹葉中茶多酚含量大大降低。此外,竹葉在高溫殺青過程中茶多酚易被氧化分解,從而導致竹葉茶的特性也隨之改變,會失去竹葉茶天然的清香。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竹葉茶制備方法,該方法改進了現(xiàn)有加工技術的缺陷,在竹葉茶加工的程序上,不需要將竹葉切碎、揉捻,不需要高溫殺青和高溫烘干,并能很好地保留竹葉中各種有效成分,具有綠色爽口、香氣濃郁的特性。在竹葉茶的儲存保鮮方面,本發(fā)明采用一種較獨特的方法,用箬竹葉包裹竹葉茶,可提升竹葉茶的色澤和茶香,提高竹葉茶的保鮮效果。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竹葉茶的制備方法,所述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采集鮮嫩竹葉,去除葉柄,洗凈涼干;
(2)將步驟(1)洗凈涼干的竹葉放在太陽下晾曬至水分含量降低30%~60%;
(3)將步驟(2)晾曬后的竹葉在溫度為-10~0℃條件下保溫0.5~3h;
(4)將步驟(3)低溫冷藏后的竹葉放入空氣中至溫度為室溫后,在溫度為30~60℃的條件下烘干1~3h從而制成針狀的竹葉茶;
(5)將步驟(4)烘干后的竹葉茶用紙袋包裝后再用箬竹葉包裹。
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步驟(2)中的竹葉放在太陽下晾曬至水分含量降低30%~40%。
優(yōu)選步驟(3)的溫度為-8~-5℃;優(yōu)選步驟(3)的保溫時間為0.5~1h。
優(yōu)選步驟(4)中的竹葉經(jīng)烘干后得到的竹葉茶水分含量降低至5%~8%。
優(yōu)選步驟(4)的溫度為50~55℃;優(yōu)選步驟(4)的烘干時間為1~1.5h。
步驟(5)的紙袋優(yōu)選采用防潮紙袋。
所述的竹葉為淡竹的竹葉或石竹的竹葉,優(yōu)選為淡竹的竹葉。
本發(fā)明步驟(4)中的竹葉在烘干過程中,為了使竹葉受熱均勻,對竹葉進行適當?shù)臄嚢琛?/p>
一種應用上述制備方法制成的竹葉茶。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的區(qū)別為
1)本發(fā)明在制備竹葉茶的過程中,保持了竹葉原生態(tài)外形且制備竹葉茶的過程中不需要高溫殺青。
2)本發(fā)明在制備竹葉茶的過程中,將竹葉放入低溫的環(huán)境中進行鈍化,使得竹葉中酶的活性鈍化且阻止了竹葉中茶多酚的分解。
3)本發(fā)明在制備竹葉茶的過程中,竹葉的烘干采用低溫烘干,采用低溫烘干可以控制水分蒸發(fā)的速度,有效地促進竹葉茶香氣的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莉;王林芝,未經(jīng)何莉;王林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45892.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工頻分段升壓試驗儀
- 下一篇:接口轉(zhuǎn)換檢測裝置及接口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