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然貝殼吸附劑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635069.7 | 申請日: | 2013-1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859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9 |
| 發明(設計)人: | 宋文東;應知偉;高良軍;紀麗麗;郭健;王亞寧;韓絲銀;王雅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0/06 | 分類號: | B01J20/06;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顧王建 |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然 貝殼 吸附劑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去除地面或者海面上油污的天然貝殼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沿海各種類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處,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烴、重金屬污染物及有機物污染物,河流攜帶式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徑。中國沿海石油污染比較嚴重,石油是各種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種,石油污染對海洋生物資源危害極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組織海氣交換,使海水中的溶解氧減少,固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積的缺氧現象,油膜油塊能黏住大量魚卵和幼魚,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魚畸形,導致雨、貝蓄積某些致癌物質。
地面油污污染也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運行車輛通行過程中會發意外的漏油事件,而交通事故的發生也會造成油污污染地面的情況。地面的污染也會對環境已經河流或是地面的動植物產生一定不良影響。
傳統的吸油劑分為無機吸油劑和有機吸油劑,傳統的無機吸油劑有珍珠巖、蛭石、粘土、硅藻土,有機吸油劑有聚丙烯、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但這些有機吸油劑無法自動降解,因而吸油后的產物會造成環境新的污染。通過對材料貝殼的改性來生產高效吸油劑,是一種新的吸油劑生產技術。我國是一個海洋資源貝殼豐富的國家,每年有大量的貝殼資源被浪費,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目前,已經存在多種制備吸油劑的辦法。
CN02114713.2公開了一種吸油劑的制備方法,所述方法是將秸稈置于反應器中,按照質量比1:1.5:2.0加入乙酸酐,在100~135℃下反應為2~5小時,然后將反應物分離即可得到。該發明制備的吸油劑每公斤可吸附原油、機器油、食用油重量達到20~30公斤,在吸油后,可以通過擠壓的方法回收油,并且可以自然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可以應用于海水污染處理、河流及工業污水進化、石油的富集等。但是該發明的吸附量沒有達到最大,
CN02152124.7公開了一種可降解新型高效吸油劑的低溫制備方法,所述方法是將蔗渣置于反應器中,加入乙酸酐,再加入1%的N-溴丁二酰亞胺,然后將反應物分離即可。該發明采用農業廢棄物作為吸油劑的制備原料,方法簡單,成本低廉,且有效利用了自然資源。同時,該發明避免了再次分離有機溶劑和剩余反應物的程序,不但提高了產率,且減少了因有機溶劑加入而造成的環境污染。本發明與現有國外生產方法相比,反應溫度由120℃降為50~80℃,降低了生產成本。本發明采用的催化劑與傳統的催化劑比價格低。該發明制備的吸油劑單位吸油量大大提高,且在吸附油后,可以通過擠壓的方法回收油,并且可以反復多次使用,然后自然降解,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但是該發明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吸附效果。
上述現有技術雖然公開了多種吸油劑及其制備方法,但吸油和降解效果均不夠理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天然貝殼吸附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天然貝殼吸附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⑴貝殼的清洗,⑵貝殼的烘干,⑶貝殼的初步粉碎,⑷貝殼的深層粉碎、研磨及過篩和活化,⑸貝殼粉負載TiO2的制備。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其中
步驟⑴包括:用酸溶液來清洗貝殼表面的有機物和無機污染物;
步驟⑵包括:將清洗所得的貝殼放在電熱鼓風干燥箱內烘干,再放置在馬弗爐中進行煅燒;
步驟⑶包括:將煅燒得到的烘干貝殼放入粉碎機中進行初步粉碎,得到顆粒較大的粗貝殼粉末;
步驟⑷包括:將初步粉碎得到的貝殼粉末加入分散劑,放入球磨機中,進行進一步的粉碎及研磨,過篩后得到貝殼粉;再將得到的貝殼粉置于60℃~70℃預燒的狀態下,使其水分蒸發,充分脫水;
步驟⑸包括:將經脫水所得到的貝殼粉末取出備用;
制備TiO2溶膠:將鈦酸四丁酯和異丙醇按1:2的比例混合均勻后,緩慢將其滴入pH=0.5~5.0的硝酸去離子水中,然后在75℃下持續攪拌4~5h,蒸發掉有機物和水,經超聲波震蕩30~40min,靜置后得到TiO2溶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學院,未經浙江海洋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3506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