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置差減總成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628997.0 | 申請日: | 2013-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337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羅玉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K7/116 | 分類號: | H02K7/116;H02K9/19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內置 總成 電動汽車 驅動 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特別是涉及一種內置差減總成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
背景技術
隨著世界能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低能耗、無污染的電動汽車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電動汽車油耗低、排放少,非常適合城市交通運輸,對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有著非常明顯的積極作用,所以國內外汽車公司和各大高校都在積極研究電動汽車技術。
由于電動汽車需要經常起步、停車,因此對于驅動電機的過載性能及動態響應性能要求較高,并且由于搭載了大量的電池包,使其總重量增加,為了提高質量利用系數,充分發揮電動汽車的節能優勢,驅動電機應在滿足動力性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輕便。這些問題都是電動汽車在推廣和產業化過程中所必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目前電動汽車驅動電機主要采用高功率密度的永磁同步電機,動力系統的布置形式主要有兩種。其一為將傳統汽車用發動機替換成電機,與原有的差減總成連接,向車輪輸出動力。這種方式便于采用高轉速的電機,有利于提高驅動電機的功率密度,但由于需要外接減速器和差速器,使整個動力系統的布置空間增大。其二為采用低轉速電機直接向車輪輸出動力。這種方式雖然省去了減速器和差速器,使布置更加緊湊,但由于低轉速電機的功率密度低,導致驅動電機更加笨重,也使整車效率降低。
如現有技術汽車用驅動電機,由定子、轉子、機殼和軸承組成。其中定子和轉子設置在機殼內,轉子支架上固定有鐵心,鐵心的外圓開有電樞槽,在電樞槽內嵌放有電樞線圈,特色之處是電樞槽的槽邊采用絕緣槽邊。采用上述結構后,可提高汽車的爬坡能力及超載能力,但由于添加絕緣槽邊,使鐵心的尺寸增大,同時增加了裝配難度,而且需要外接差減總成。
公開號為CN102290950A的中國發明專利提出一種混合動力電動汽車50Kw永磁無刷直流電機。該電機的轉子采用徑向磁鋼的包容式永磁轉子,在轉子表面裝徑向磁鋼,徑向磁鋼嵌入轉子鐵心凸臺間,并在徑向磁鋼外設置一焊接成型的套圈,在轉子兩端設置端板。這種電機結構緊湊,具有較高的功率密度。但轉子結構復雜,使加工難度大,成本高。同樣需要外接差減總成。
公告號為CN201388111Y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提出一種內置差速器的永磁電動機。該電機將機械差速器的外殼與轉子鐵芯固連,差速器的兩根輸出軸作為電機的輸出軸,以達到驅動汽車、實現差速的目的。但由于沒有減速功能,該電機用于汽車驅動時只能選用低額定轉速的電機,導致整機功率密度較低,不利于電動汽車行駛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不足,提供一種集驅動、減速、差速功能一體化的內置差減總成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
本發明將差速器內嵌在電機轉子內,差速器左右輸出軸分別與內置于電機的行星減速器連接,或將電機轉子與定軸齒輪減速器連接,再經差速器將電機動力向兩邊輸出,以實現驅動、減速、差速一體化。本發明提供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對電機型式不限,可以采用直流電機、交流異步電機、交流同步電機和永磁電機。
本發明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內置差減總成的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包括電機、差速器及齒輪減速器,電機包括機殼、油套、電機定子和電機轉子;油套在機殼內側與機殼連接,機殼和油套之間形成一環形空腔,噴油嘴設置在機殼上,噴嘴對著環形空腔;該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還包括差速器和行星減速器;電機定子、電機轉子、差速器、行星減速器設置在機殼內,差速器包括差速器行星架、第一差速器從動齒輪、第二差速器從動齒輪、第一差速器輸出軸、第二差速器輸出軸和差速器主動齒輪;行星減速器包括第一行星減速器太陽輪、第二行星減速器太陽輪、第一行星減速器行星輪、第二行星減速器行星輪、第一行星減速器行星架、第二行星減速器行星架、第一行星減速器齒圈、第二行星減速器齒圈;電機轉子與差速器行星架固接,2個或4個差速器主動齒輪裝在差速器行星架的軸上,第一差速器從動齒輪與右側的差速器主動齒輪嚙合,第二差速器從動齒輪與左側的差速器主動齒輪嚙合,第一差速器從動齒輪與第一差速器輸出軸連接;第二差速器從動齒輪與第二差速器輸出軸連接;第一差速器輸出軸和左側的第二差速器輸出軸分別與左右行星減速器的第一行星減速器太陽輪和第二行星減速器太陽輪連接,第一行星減速器太陽輪和第二行星減速器太陽輪分別與第一行星減速器行星輪和第二行星減速器行星輪連接,第一行星減速器行星輪和第二行星減速器行星輪分別與第一行星減速器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減速器行星架連接,第一行星減速器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減速器行星架與傳動裝置連接,第一行星減速器齒圈和第二行星減速器齒圈都與油套固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62899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蝕刻液回收處理設備中的冷卻裝置
- 下一篇:地下滴灌帶防堵塞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