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座椅緩沖機構及汽車安全座椅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89965.4 | 申請日: | 2013-1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481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27 |
| 發明(設計)人: | 崔宗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N2/28 | 分類號: | B60N2/28;B60N2/427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張艷美;郝傳鑫 |
| 地址: | 中國香港中環永*** | 國省代碼: | 中國香港;8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座椅 緩沖 機構 汽車 安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安全座椅,尤其涉及一種安裝于其上、用于保護兒童的乘車安全的座椅緩沖機構。
背景技術
每個汽車的車座都是按照成人體型來設置的,安全措施也以成人考慮為主。隨車的安全帶是最理想的傳統安全防護設施,但安全帶對于兒童來說,有時可能是致命的。因兒童的骨骼稚嫩,當汽車發生碰撞、速度迅速降低時,人體會因為巨大的慣性而向前沖,此時斜跨身體的堅韌安全帶可能會造成兒童胸部肋骨骨折、窒息甚至頸骨折斷的危險,而成年人在這方面的危險則小很多。同樣,對兒童來說,安全氣囊也是不安全的。在撞車瞬間完成充氣過程,所以充氣的速度非常劇烈,正充氣的氣囊完全可能會以足夠力量撞擊兒童,造成嚴重的傷害。
所以兒童使用的汽車安全座椅應運而生了,汽車安全座椅主要是以兒童體型為主量身制作的保護性設備,安裝在汽車內,能有效提高兒童的乘車安全。然而,在汽車碰撞或突然減速的情況下,汽車安全座椅只是將兒童牢牢地束縛著,通過限制兒童的身體移動從而減輕對他們的傷害,與乘坐于汽車內的成人相比,并沒有得到更多的緩沖,因此,兒童的頭部或胸部在高的加速度下容易造成傷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且可有效緩沖座椅在受外力碰撞時產生的移動的座椅緩沖機構。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有座椅緩沖機構的汽車安全座椅,所述座椅緩沖機構結構簡單且可有效緩沖座椅在受外力碰撞時產生的移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座椅緩沖機構,設于一座椅與一底座之間,包括一可形變的緩沖件以及與所述緩沖件相掛接的一限位件,所述緩沖件設于所述座椅與所述底座其中之一者上,所述限位件設于所述座椅與所述底座其中之另一者上。
具體地,所述緩沖件的前端與所述座椅及所述底座其中之一者固定連接,所述緩沖件的中間段橫跨所述限位件,所述緩沖件的尾端朝所述限位件彎曲。
較佳地,所述緩沖件彎曲成鉤形。
作為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緩沖件的尾端開設有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緩沖件形變時伸入所述限位孔。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優選實施例,所述緩沖件包括一端固定于所述座椅及所述底座其中之一者的彎曲的、可形變的兩緩沖臂,以及連接兩所述緩沖臂的另一端的一連接臂,兩所述緩沖臂及所述連接臂圍成一限位槽,所述限位件在所述緩沖臂形變時伸入所述限位槽并勾住所述連接臂。
較佳地,所述緩沖件由可形變材料制成。
較佳地,所述可形變材料為金屬。
具體地,所述限位件的前端與所述座椅及所述底座其中之另一者固定連接,所述限位件的中間段朝所述座椅傾斜地向上延伸,且所述限位件的尾端朝所述緩沖件彎曲。
較佳地,所述限位件的尾端彎曲成鉤形。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汽車安全座椅,包括安裝于汽車座位上的一底座、可旋轉地連接于所述底座上的一座椅,以及所述座椅緩沖機構。
具體地,所述座椅包括供兒童乘坐的一座位以及對兒童背部進行支撐的一靠背,所述緩沖件固定連接至所述靠背的背面上方。
較佳地,所述靠背的背面設有一供安全帶穿過的橫管,所述緩沖件與所述橫管固定連接。
具體地,所述底座包括支撐所述座位的底座本體,以及自所述底座本體向上延伸以對所述靠背進行支撐的靠背支撐部,所述限位件固定連接至所述靠背支撐部的頂端。
較佳地,所述緩沖件的安裝位置比所述限位件的安裝位置高,當所述座椅旋轉至前向使用位置時,所述緩沖件與所述限位件在垂直方向的投影相重疊。
較佳地,所述靠背支撐部的頂端還設有對所述限位件進行支撐的一限位件支撐部。
較佳地,所述靠背支撐部的頂端還設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限位件兩側的凸塊,所述凸塊與所述背靠支撐部的頂端形成供所述緩沖件在所述座椅轉動時移動的弧形通道。
具體地,所述弧形通道朝所述座椅的方向凹陷。
較佳地,每一所述凸塊與所述限位件之間有一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899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