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緩沖機構及具有該緩沖機構的汽車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574934.1 | 申請日: | 2013-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687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潘俊斌;韋友超;鄢長文;胡少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3/00 | 分類號: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華烽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羅志偉 |
| 地址: | 545007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緩沖 機構 具有 汽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緩沖機構,尤其涉及一種緩沖機構及具有該緩沖機構的汽車。
背景技術
扭轉梁半獨立懸架是目前常用的汽車后懸掛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占用空間小等優點,通過一根整體的V型或U型斷面的橫梁構成的扭轉梁把左右兩側的縱臂焊接在一起,縱臂的前端通過橡膠-金屬支撐與車身連接,縱臂的后端與輪轂、減振器和彈簧相連,緩沖組件位于減振器或彈簧內,起緩沖和限位作用。
現有扭轉梁式懸架結構如附圖1所示,包括扭轉梁101、緩沖組件102、螺旋彈簧103、支架104和減振器總成105,其中緩沖組件102為單一件零件,主要起緩沖和限位的作用。緩沖組件102由于空間布置的需要,或單獨布置在減振器總成105內,或單獨布置在螺旋彈簧總成103內,附圖1所示的扭轉梁式懸架的緩沖組件102布置在螺旋彈簧總成103內。
在制作驗證過程中,此結構存在以下問題:
1)?緩沖組件102由于布置在減振器總成105或螺旋彈簧103內,通常緩沖組件102有直徑比較小,并且長度較長,容易造成緩沖塊失穩;
2)?緩沖組件102需要同時起緩沖和限位作用,承受載荷很大,容易造成緩沖組件102及其緩沖塊座疲勞開裂;
3)?緩沖組件102由于空間大小的限制,又要同時起緩沖和限位作用,如果緩沖組件102滿足了限位需求,則會造成緩沖塊剛度不能達到最佳的舒適性要求,或者,如果緩沖組件102滿足了舒適性要求,則通常難以滿足限位需求,易產生緩沖組件102疲勞開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緩沖機構及具有該緩沖機構的汽車。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緩沖機構,包括扭轉梁總成、緩沖組件、彈簧和減振器總成,所述彈簧、減振器總成分別固定在所述扭轉梁總成上,其中,所述緩沖組件包括緩沖塊和限位塊,所述緩沖塊固定在所述彈簧上并位于所述彈簧內,所述限位塊設置在所述減振器總成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扭轉梁總成上設有限制所述緩沖塊行程的第一撞擊件,所述第一撞擊件位于所述彈簧內,所述減振器總成內設有限制所述限位塊行程的第二撞擊件。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緩沖塊與所述第一撞擊件的行程間距為A,所述限位塊與所述第二撞擊件的行程間距為B,其中,B>A。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B-?A≥10mm。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減振器總成包括上支座和下支座,所述上支座設有缸筒,所述下支座套設在所述缸筒內,所述上支座的缸筒內設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穿于所述下支座內,所述限位塊固定在所述活塞桿并位于所述缸筒內,所述第二撞擊件固定在所述下支座上并位于所述缸筒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塊設有安裝孔,所述活塞桿穿設在所述安裝孔內,所述活塞桿與所述限位塊的安裝孔為過盈配合。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限位塊為橡膠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緩沖塊為橡膠塊或聚氨酯塊。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緩沖組件還包括支架,所述緩沖塊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彈簧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緩沖機構的汽車,包括車架和如上述中任一項所述的緩沖機構,其中,所述車架分別與所述彈簧、減振器總成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上述方案,將緩沖組件分成緩沖塊和限位塊,分別將緩沖塊固定在彈簧上,將限位塊設置在減振器總成內,將緩沖組件所承受的載荷由緩沖塊和限位塊一起承擔,有效地降低了緩沖塊和限位塊的剛度要求,有利于緩沖塊和限位塊的結構設計,避免了緩沖塊和限位塊由于疲勞產生的開裂,可以減小減振器總成和彈簧的長度,緩沖性能較為穩定,可以同時起緩沖和限位作用,很好的兼顧了舒適性要求和限位需求。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扭轉梁式懸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緩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種緩沖機構的緩沖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種緩沖機構的限位塊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2至圖4中的附圖標號為:扭轉梁總成1;第一撞擊件11;緩沖塊2;彈簧3;支架4;減振器總成5;活塞桿51;第二撞擊件52;限位塊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749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佛手柑復合精油
- 下一篇:一種由印楝葉制備氨基酸水溶肥料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