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及制得的材料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571343.9 | 申請日: | 2013-1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6137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3-05 |
| 發(fā)明(設計)人: | 賈士儒;劉淼;鐘成;萬同;魏彧翹;楊皛寧;孫海煥;韓培培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J7/02 | 分類號: | C08J7/02;C08L1/02;C08K7/14;C12P19/04;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趙瑤瑤 |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濱***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細菌 纖維素 玻璃纖維 復合材料 方法 材料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涉及由細菌纖維素和玻璃纖維復合而成的復合材料,尤其是一種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及制得的材料。
背景技術
玻璃纖維(glass?fibre,GF)是一種性能優(yōu)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性能高。它是以玻璃球或廢舊玻璃為原料經高溫熔制、拉絲等工藝制造而成的,其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個微米,相當于一根頭發(fā)絲的1/20-1/5。玻璃纖維通常用作復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其表面富含O-離子,能與細菌纖維素中的H+產生氫鍵作用力。
細菌纖維素(Bacterial?Cellulose,BC)是指由醋酸菌屬(Acetobacter)、土壤桿菌屬(Agrobacterium)、根瘤菌屬(Rhizobium)和八疊球菌屬(Sarcina)等微生物合成的,為與植物纖維區(qū)別,命名為“微生物纖維素”或者“細菌纖維素”。
Zheng等將G.xylinus置于電場中培養(yǎng),在電場條件下培養(yǎng)細菌纖維素,菌體本身帶負電荷,在電場中,產生定向運動。當電流達到一定強度時,菌體產生的細菌纖維束有了較強的方向性。表現為纖維素膜中的纖維束更加粗,且平行于電場線方向排列,得到的這種材料在平行電場線方向的拉伸試驗中,最大力達12.5N,大于無電流添加的9.8N,然而垂直于電場線方向的機械性能較差,只有8.1N,原因在于,垂直電場線方向的纖維束減少,相互平行的纖維束間的氫鍵作用不能抵抗強大的外力。
關于BC復合材料的研究中,多將BC打碎成漿,再與其他材料混合進行復合,這種二次加工過程,工藝復雜且耗能高。為了補足上述材料的缺點,并為纖維紡織奠定基礎,本發(fā)明采用了自然復合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的制備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及制得的材料,本方法將玻璃纖維定向排列,有效改善其機械性能,在應用于紡織方面有很好的前景。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具體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發(fā)明目的:
一種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步驟如下:
⑴將玻璃纖維絲平鋪在培養(yǎng)裝置中;
⑵將含有細菌纖維素生產菌株的發(fā)酵培養(yǎng)基倒入培養(yǎng)裝置中;
⑶培養(yǎng)發(fā)酵,培養(yǎng)結束獲得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經后處理后脫水干燥。
而且,所述復合材料后處理過程為:取出后于0.1-0.3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去除培養(yǎng)基成分和菌體,至乳白色,再用清水洗至中性,熱干或冷凍干燥處理。
一種弱直流電場作用下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方法,步驟如下:
⑴將玻璃纖維絲平鋪在電場發(fā)生裝置中;
⑵將含有細菌纖維素生產菌株的發(fā)酵培養(yǎng)基倒入電場發(fā)生裝置中;
⑶培養(yǎng)發(fā)酵;
⑷培養(yǎng)結束獲得復合材料,復合材料經后處理后脫水干燥。
而且,所述玻璃纖維采用任意不同的排布方向。
而且,開啟電流前,先靜置培養(yǎng)1-2d。
而且,電場強度為1-20v。
而且,所述復合材料后處理過程為:取出后于0.1-0.3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浸泡,去除培養(yǎng)基成分和菌體,至乳白色,再用清水洗至中性,熱干或冷凍干燥處理。
而且,所述電場發(fā)生裝置中發(fā)酵培養(yǎng)基的液面達到玻璃纖維所在平面。
一種細菌纖維素復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細菌纖維素和玻璃纖維復合而成,其中,玻璃纖維被包裹在細菌纖維素的網狀纖維素結構中。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所得復合材料為自然復合過程,無需二次加工,工藝簡單,所制備得到的材料中,玻璃纖維被包裹在細菌纖維素中,明細地提高了材料的機械性能。
2、本發(fā)明采用的弱直流電場可使細菌纖維束發(fā)生定向排列,使材料性能產生方向性差異,有效擴大了細菌纖維素的應用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裝置示意圖,其中圖1A:玻璃纖維垂直電場線方向排布;圖1B:玻璃纖維平行電場線方向排布;圖1C:玻璃纖維任意排列;
圖2為本發(fā)明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照片,圖1、圖2為不同狀態(tài)圖片;
圖3為本發(fā)明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掃描電鏡照片,圖1、圖2為不同位置圖片,圖3-4為圖3-3中A部分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細菌纖維素及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X射線衍射圖;
圖5為本發(fā)明細菌纖維素及細菌纖維素/玻璃纖維復合材料的傅里葉紅外光譜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科技大學,未經天津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7134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