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減速機強制潤滑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538183.8 | 申請日: | 2013-1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420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雅玲;毛志恒;丁進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市聚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7/04 | 分類號: | F16H57/04;F16H57/021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87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速 強制 潤滑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潤滑結構,具體地說是一種減速機強制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勘探技術及采煤技術的發展,人們得以開采更多、更深的礦藏;相對的這些礦藏的采掘難度更加困難工況更加惡劣;這就對工程機械尤其是工程機械中的減速機等部件提出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工程機械中采用的都為靜態潤滑,在工作環境較差時容易產生某些部位的供油不足,以致潤滑及冷卻不足;極易造成其關鍵部位尤其是軸承的過熱及磨損,導致工程機械的性能下降甚至損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減速機強制潤滑結構,能夠保證減速機關鍵部件的供油潤滑,確保減速機在各種工況中都能提供穩定的冷卻及潤滑,有效減少減速機的發熱量及磨損,提高減速機的性能。
按照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種減速機強制潤滑結構,包括機殼及連接于所述機殼敞口端的輸出軸承座,其特征是:所述輸出軸承座內側焊接有封板,且封板與輸出軸承座軸徑圍攏形成一環形儲油槽,所述輸出軸承座上開設有第一潤滑管路與回油管路,其中所述回油管路前、后兩端分別通過一旁路油道溝通輸出軸承座內圈安置的調心軸承與儲油槽,所述第一潤滑管路內側溝通輸出軸承座內圈安置的調心軸承,第一潤滑管路外側端口為第一注油口;所述機殼底部開設有第二潤滑管路及出油管路,其中出油管路前端溝通機殼內腔,出油管路外端為出油口,所述第二潤滑管路外端為第二注油口,第二潤滑管路內端溝通機殼軸承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輸出軸承座內圈軸承座中并列安裝兩個調心軸承,且兩個調心軸承之間設置有一隔套。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潤滑管路包括徑向管路、軸向管路、斜油路。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機殼上還固定有輸入軸承座,所述第二潤滑管路開設于輸入軸承座上,輸入軸通過深溝球軸承支承于輸入軸承座上。
本發明的技術效果在于:采用了強制潤滑的結構有效的提升減速機關鍵部位的穩定供油,提高了其冷卻及潤滑性能;強制潤滑與傳統潤滑方式并行;各自獨立運作,減少了故障的概率;油腔又可共用,既提高了潤滑油的利用率又避免了增加結構帶來的體積及重量的增加;增加了一條回油通路,并設一個儲油槽,使減速機在俯角工作時額外產生一個由重力提供的強制潤滑;該潤滑結構簡單可靠,故障率小,維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中,包括第一注油口1、第二注油口2、出油口3、第一潤滑管路4、徑向管路4-1、軸向管路4-2、斜油路4-3、第二潤滑管路5、出油管路6、回油管路7、儲油槽8、調心軸承9、深溝球軸承10、機殼11、輸出軸承座12、封板13、隔套14等。
如圖1所示,本發明是一種減速機強制潤滑結構,包括機殼11及連接于所述機殼11敞口端的輸出軸承座12,所述輸出軸承座12內側焊接有封板13,且封板13與輸出軸承座12軸徑圍攏形成一環形儲油槽8,所述輸出軸承座12上開設有第一潤滑管路4與回油管路7,其中所述回油管路7前、后兩端分別通過一旁路油道溝通輸出軸承座12內圈安置的調心軸承9與儲油槽8,所述第一潤滑管路4內側溝通輸出軸承座12內圈安置的調心軸承9,第一潤滑管路4外側端口為第一注油口1;所述機殼11底部開設有第二潤滑管路5及出油管路6,其中出油管路6前端溝通機殼11內腔,出油管路6外端為出油口3,所述第二潤滑管路5外端為第二注油口2,第二潤滑管路5內端溝通機殼11軸承座。
所述輸出軸承座12內圈軸承座中并列安裝兩個調心軸承9,且兩個調心軸承9之間設置有一隔套14。
所述第一潤滑管路4包括徑向管路4-1、軸向管路4-2、斜油路4-3。
所述機殼11上還固定有輸入軸承座,所述第二潤滑管路5開設于輸入軸承座上,輸入軸通過深溝球軸承10支承于輸入軸承座上。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如下:本發明產品在使用時,第一注油口1、第二注油口2及出油口3分別與循環泵的輸出輸入端相連,循環泵工作時,將潤滑油泵至第一注油口1、第二注油口2;油液分別經過第一潤滑管路4、第二潤滑管路5,對關鍵部件調心軸承9、深溝球軸承10供油,完成對其的冷卻及潤滑;之后油液將流至出油管路6,通過出油口3回到循環泵,完成一輪循環;同時有一部分油液將通過回油管路7進入并被暫時儲存在儲油槽8中,儲油槽8上還設置有一圈小孔,起到節流作用,這樣就可以避免油液一下子全部流走的情況;待儲油槽達到其容量時溢出,或減速機俯角工作時,油液由于重力重新通過回油管路8,對調心軸承9提供額外的潤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市聚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無錫市聚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381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緊湊型掃描器的掃描探針顯微鏡
- 下一篇:變速箱的潤滑油排出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