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汽車內線束的可任意翻轉的封閉式管卡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525913.0 | 申請日: | 2013-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573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2-05 |
| 發明(設計)人: | 沈燕輝;趙行陽;戴禮強;鄒凌華;馮擎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3/237 | 分類號: | F16L3/237;F16L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匯東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郭海彬;范曉斌 |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汽車 內線 任意 翻轉 封閉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卡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內線束的可任意翻轉的封閉式管卡。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單管卡或多管卡廣泛應用于汽車的各種管路和線束的布置中,而一般的封閉式管卡利用銷軸與管卡構成鉸鏈結構,達到管卡張開或閉合的目的,使用過程中銷軸容易掉出,通過螺栓固定銷軸制作成本高,安裝困難。因此,需要設計一種用于汽車內線束的可任意翻轉的封閉式管卡,解決管卡內銷軸容易脫落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內線束的可任意翻轉的封閉式管卡,解決管卡內銷軸容易脫落的問題,達到固定銷軸的目的。本發明成本低廉、安裝方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內線束的可任意翻轉的封閉式管卡,包括:彈性材料的第一管卡,銷軸,彈性材料的第二管卡;
所述第一管卡具有第一軸套;
所述第二管卡具有第二軸套和第三軸套;
所述第一軸套設置在所述第二軸套和所述第三軸套之間,所述第一軸套、所述第二軸套和所述第三軸套的內部形成貫通孔;
所述貫通孔的兩端為第一內徑,所述貫通孔的內部具有大于所述第一內徑的第二內徑凹槽,所述第一內徑與所述第二內徑凹槽構成第一軸肩結構和第二軸肩結構;
所述銷軸的外徑與所述貫通孔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第二內徑凹槽設置在所述第一軸套和所述第三軸套內部,所述第一軸肩結構位于所述第一軸套中間位置,所述第二軸肩結構與所述第三軸套外側邊緣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三軸套長度的二分之一。
優選地,所述第一管卡與所述第二管卡內徑面上設置有用于固定線束與管路的球形結構。
優選地,所述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為塑料或橡膠,能在所述第一內徑和所述第二內徑凹槽范圍內擠壓變形。
優選地,所述第二內徑凹槽設置在所述第一軸套和所述第二軸套內部,所述第一軸肩結構位于所述第一軸套中間位置,所述第二軸肩結構與所述第二軸套外側邊緣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軸套長度的二分之一。
優選地,所述第二內徑凹槽設置在所述第二軸套和所述第三軸套內部。
本發明至少存在以下技術效果:
1)將第一軸套設置在第二軸套和第三軸套之間,并在第一軸套、第二軸套和第三軸套的內部形成貫通孔,利于銷軸的安裝;在貫通孔內部設置第一軸肩結構和第二軸肩結構,銷軸的外徑與貫通孔相匹配,避免銷軸脫落,達到固定銷軸的目的;第一管卡和第二管卡為彈性材料,可在第一內徑和第二內徑凹槽范圍內擠壓變形,安裝銷軸時可忽略第一軸肩結構和第二軸肩結構限制,裝配方便。
2)在第一管卡與第二管卡內徑面上設置球形結構,使線束和管路與管卡內徑面配合緊密、不易掉出,起到固定線束與管路的目的。
附圖說明
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發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圖1為管卡外觀結構圖;
圖2為銷軸與管卡配合位置剖視圖;
圖3為管卡張開圖;
圖4為管卡閉合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第一管卡100,銷軸200,第二管卡300,第一軸套101,第二軸套301,第三軸套302,球形結構40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汽車內線束的可任意翻轉的封閉式管卡,包括彈性材料的第一管卡100,銷軸200,彈性材料的第二管卡300;第一管卡100具有第一軸套101;第二管卡300具有第二軸套301和第三軸套302;第一軸套101設置在第二軸套301和第三軸套302之間,第一軸套101、第二軸套301和第三軸套302的內部形成貫通孔;貫通孔的兩端為第一內徑,貫通孔的內部具有大于第一內徑的第二內徑凹槽,第一內徑與第二內徑凹槽構成第一軸肩結構和第二軸肩結構;銷軸200的外徑與貫通孔相匹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5259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路由器中數據報文發送的流控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串聯式混合動力車輛的動力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