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凹輥式管材斜軋張力減徑工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87251.2 | 申請日: | 2013-10-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15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趙春江;趙才;黃慶學;白磊;雙遠華;秦建平;安俊靜;郝琳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原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1B19/10 | 分類號: | B21B19/10;B21B27/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 地址: | 030024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凹輥式 管材 斜軋 張力 工藝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金屬管材軋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凹輥式管材斜軋張力減徑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金屬管材生產中所應用的張力減徑機軋輥有凹輥式和凸輥式,在單機架上的軋輥數有二輥、三輥和四輥三種形式,在實際生產中多應用的是三輥凹輥形式,其中三輥凹輥式的構造如圖1所示,三個凹輥呈120°布置,三個凹輥的凹形弧面圍成近似的圓形。多個單機架組成張力減徑機組,奇數機架與偶數機架互成60°交錯排列,減徑過程中管材前進方向與減徑機軋輥周向線速度方向重合,形成縱軋減徑。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是在厚壁管張力減徑過程中,管材受減徑變形產生延伸和寬展時,軋輥底部金屬受孔型底部的限制,管壁向內增厚,輥縫處金屬向外增厚,使管材金屬呈現出不均勻的流動,經多機架定減徑后管材在孔型內的不均勻性流動逐步累加,減薄的部位不斷減薄,增厚的部位不斷增厚,最終產生“內六方”現象,嚴重影響了管材的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三輥凹輥式斜軋張力減徑的工藝方法,可有效地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
本發明實現步驟如下:
1.通過下述方法獲得凹輥式斜軋張力減徑的軋輥孔型曲線:如圖4所示,平面a1和平面a2的空間夾角為θ,在平面a1內縱軋減徑凹輥孔型曲線的方程式為y1=f(x1),在平面a2內斜軋減徑凹輥孔型曲線的方程式為y2=f(x2)。y1是y2的垂直投影,二者的關系是:
y1=f(x1)=f(x2cosθ)????(1)
或者y2=f(x2)=f(x1/cosθ)????(2)
y1為縱軋凹輥孔型曲線,可根據已有縱軋減徑工藝獲得或者根據傳統的設計方法得出;
y2為斜軋凹輥孔型曲線
2.依照y2=f(x2)=f(x1/cosθ)加工各機架上的軋輥的輥型曲線。
3.圖1所示為傳統縱軋張力減徑軋輥排布形式,每個凹輥的X軸線即是該凹輥的中心線(旋轉軸線),Y軸線是通過該凹輥中心點與軋制中心線相平行、且垂直于X軸的軸線,Z軸是過該凹輥中心點且垂直于X軸線和Y軸線的軸線。
如圖2所示,將圖1中所示的各機架軋輥的X軸線和Y軸線繞Z軸順時針或逆時針偏轉θ角度,形成新的坐標系X1Y1Z;將X1軸線作為依照y2=f(x2)=f(x1/cosθ)加工好的斜軋張減軋輥的中心線(旋轉軸線),Y1是通過該凹輥中心點與軋制中心線夾角為θ、且垂直于X1的軸線,Z軸線是過該凹輥中心點且垂直于X1和Y1的軸線;從而形成斜軋減徑軋輥的排布形式,如圖3所示。
上述偏轉角θ由下式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原科技大學,未經太原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725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封口機加熱板
- 下一篇:一種半自動清點和包裝硬幣的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