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生物利用度藍莓花青素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83928.5 | 申請日: | 2013-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098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潘利華;賀元康;羅建平;樊基圣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P17/06 | 分類號: | C12P17/06;C07D311/62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009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 利用 藍莓 花青素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品功能成分的精深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生物利用度藍莓花青素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藍莓花青素是從藍莓(也叫越橘)果中提取獲得的以2-苯基苯并吡喃為母核的類黃酮化合物,它由飛燕草色素、矢車菊色素、芍藥色素、錦葵色素、牽牛花青素共5種花青素苷元,以及各花青素苷元與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乙酰葡萄糖、乙酰半乳糖、乙酰阿拉伯糖連接形成的花青素糖苷組成。藍莓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是VC的20倍、VE的50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以及促進視紅素再合成、保護視力等生理功能。為此,藍莓花青素倍受消費者的青睞。研究證明,花青素苷元是藍莓花青素發揮生理功能的活性形式,它們是活性花青素;但活性花青素含量很低,不足藍莓花青素總量的10%,藍莓花青素主要是以花青素糖苷的形式存在,并且,現有的提取技術只能得到花青素糖苷;這些花青素糖苷需要經過人體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糖苷酶水解成花青素苷元后才能在體內發揮活性作用。盡管藍莓花青素對人體的健康功效受到高度關注,但由于活性花青素在藍莓花青素中所占比例少,分離純化難度大、成本高,所以,當前藍莓花青素產品仍是以從藍莓果中提取生產的花青素糖苷含量為5-40%的粗提物為主,加工水平初級,產品附加值不高,因為主要是糖苷形式,常因人群個體差異保健效果不明顯,生物利用度低,嚴重限制了藍莓花青素在醫藥、化妝品和保健品等領域的開發應用。
由于人體腸道微生物產生的糖苷酶的數量和活力有限,因此,在體外把藍莓花青素糖苷轉化為藍莓花青素苷元將是提高藍莓花青素生物利用度的有效途徑。當前,花青素糖苷轉化為花青素苷元的方法主要有酸水解法和酶水解法兩種。酸水解法要求溫度高,水解反應缺乏專一性,除水解糖苷鍵外也能破壞母核上的其它基團,造成藍莓花青素活性的降低甚至消失,并且酸水解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應用效果并不理想。酶水解法是通過特異性糖苷酶控制性水解花青素糖苷的糖苷鍵而生成活性花青素苷元,具有糖苷鍵專一性、可控性強、活性苷元結構穩定、效率高等優勢。可見,應用酶水解法催化藍莓花青素糖苷轉化為藍莓花青素苷元,將是提高藍莓花青素的生物利用度的理想方法。
超濾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使原液流過超濾膜表面時,體積大于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體積小于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透過膜微孔,成為透過液;從而實現對原液的分離和濃縮等目的。反滲透是以半透膜為過濾介質、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推動力,從溶液中分離出溶劑的膜分離操作,可以達到分離、提取、純化和濃縮的目的。近年來,超濾、反滲透均已進入工業應用,具有耗能低、無污染、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等優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生物利用度高的藍莓花青素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首先通過糖苷酶將藍莓花青素糖苷催化轉化為藍莓花青素苷元,再通過超濾膜將糖苷酶與轉化產物分離,然后根據藍莓花青素溶于乙醇而糖不溶于乙醇的原理,通過乙醇萃取獲得轉化產物中的藍莓花青素苷元,最后通過冷凍干燥獲得高生物利用度低的藍莓花青素。目前尚未見相關技術報道。
一種高生物利用度的藍莓花青素的具體制備操作步驟如下:
(1)藍莓花青素溶液的準備;取藍莓花青素提取物溶解于pH值為3-5的緩沖溶液中,配制成每100?ml緩沖溶液中含10-50g藍莓花青素提取物的藍莓花青素溶液;
(2)藍莓花青素的糖苷酶催化轉化;取步驟(1)制備的藍莓花青素溶液放入酶反應器中,按藍莓花青素溶液:糖苷酶為100?ml:?1-5g的比例加入糖苷酶,進行酶的催化轉化反應,獲得藍莓花青素轉化液;
(3)藍莓花青素轉化產物的膜分離;取步驟(2)制備的藍莓花青素轉化液,使其通過截留分子量為3000-5000?Da的超濾膜,在溫度不高于40℃、流速不低于10?ml/min、操作壓力0.5-1.0MPa的條件下超濾分離,截留液返回酶反應器中,收集透過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8392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空調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空調器及其加熱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