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預防汽車缺氧的方法以及汽車電控單元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69092.3 | 申請日: | 2013-10-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43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黃東升;周宇星;虞金霞;林寶生;李旻;胡峰;高晶晶;李勇;趙榮海;韋倫文;薛小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D45/00 | 分類號: | F02D45/00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張懿;湯春龍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張江***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預防 汽車 缺氧 方法 以及 單元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發動機控制技術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預防汽車缺氧的方法以及能夠執行該方法的汽車電控單元(ECU)。
背景技術
現有汽車在正常行駛時所排出的廢氣中不會有過量的一氧化碳。然而,當汽車發動機在怠速空轉時,通常也就是在停著的時候,由于燃燒不充分,往往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根據汽車尾氣監測數據統計及有關資料,汽車在怠速時所排放的一氧化碳起碼是正常行駛時所排放的一氧化碳的2倍多。
一般來說,如果將汽車停在較空曠的、空氣流動性較好的地方,則所排放的一氧化碳被吸入車廂內的量是非常少的,一般不會引起中毒。然而,如果在發動機怠速運轉的情況下將汽車停在諸如車庫等相對封閉的空間里,則中毒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汽車在車庫內長時間怠速一方面會使得氧氣被發動機完全消耗,另一方面一氧化碳含量將會迅速升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關閉發動機,則很可能導致駕駛者或乘坐在車內的人員窒息。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預防汽車缺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指示汽車運轉狀況的信號;根據所述信號判斷汽車運轉狀況是否達到預定條件;以及在汽車運轉狀況達到預定條件時進行缺氧預防控制,其中所述預定條件至少包括以下各項:車速為0;汽車檔位位于P檔、N檔或手剎拉起狀態;汽車內/外循環的暖風/冷風開啟;發動機在水溫高于預定溫度的情況下處于怠速工況;以及發動機處于空燃比閉環控制狀態。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其中所述缺氧預防控制包括在發動機節氣門開度持續預定時間高于預定開度閾值的情況下關閉發動機。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其中所述缺氧預防控制還包括根據汽車外循環或內循環是否開啟來確定所述預定開度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其中所述缺氧預防控制還包括根據汽車壓縮機的電離合器是否吸合來確定所述預定開度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所述預定條件還包括汽車所處環境大氣壓力穩定;并且所述缺氧預防控制還包括根據大氣壓力所對應的海拔高度信息來確定所述預定開度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其中所述缺氧預防控制還包括根據方向盤轉角變化來確定所述預定開度閾值。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其中所述缺氧預防控制還包括根據檔位變化來確定所述預定開度閾值。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汽車電控單元,所述汽車電控單元包括信號接收模塊,用于接收指示汽車運轉狀況的信號;缺氧判斷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信號判斷汽車運轉狀況是否達到預定條件;以及缺氧控制模塊,用于在汽車運轉狀況達到預定條件時進行缺氧預防控制,其中所述預定條件至少包括以下各項:車速為0;汽車檔位位于P檔、N檔或手剎拉起狀態;汽車內/外循環的暖風/冷風開啟;發動機在水溫高于預定溫度的情況下處于怠速工況;以及發動機處于空燃比閉環控制狀態。
本發明的各實施例充分利用了現有汽車上的各類傳感器。通過逆向邏輯判斷氧氣含量,及時判斷汽車是否在封閉空間內存在缺氧風險,并且在氧濃度存在過低的可能性時立即關閉發動機使其自動停止工作,從而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大大提高了車輛安全性。
附圖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汽車電控單元的示意框圖。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預防汽車缺氧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更加明顯易懂,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需要說明的是,附圖中的各結構只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以使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最佳地理解本發明的原理,其不一定按比例繪制。
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汽車電控單元100的示意框圖。如圖所示,汽車電控單元100大體上可以包括信號接收模塊101、缺氧判斷模塊102以及缺氧控制模塊103,將在下文中結合圖2詳細描述這些單元的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690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