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圖形化光刻膠層的形成方法、晶圓級芯片封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63712.2 | 申請日: | 2013-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1619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福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F7/00 | 分類號: | G03F7/00;H01L21/3105;H01L21/76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駱蘇華 |
| 地址: | 2012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圖形 光刻 形成 方法 晶圓級 芯片 封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圖形化光刻膠層的形成方法,以及一種基于硅通孔技術的晶圓級芯片封裝方法。
背景技術
硅通孔(Through?Silicon?Via,簡稱TSV)技術是一種實現芯片和芯片之間、晶圓和晶圓之間、或者晶圓和芯片之間線路導通的互連技術。與以往的IC封裝鍵合和使用凸點的疊加技術不同,硅通孔技術能夠使芯片在三維方向堆疊的密度最大、外形尺寸最小。
現有一種基于硅通孔技術的晶圓級芯片封裝方法包括:
如圖1所示,提供晶圓1,晶圓1具有正面S1和背面S2,其中,晶圓1的正面S1形成有電路結構,在晶圓1的背面S2形成深寬比較大的通孔2;
如圖2所示,在晶圓1的背面S2、以及通孔2的底部和側壁上形成再布線材料層3a,然后,形成覆蓋再布線材料層3a、并填充通孔2的圖形化光刻膠層4,圖形化光刻膠層4具有露出再布線材料層3a的開口(未標識),所述開口位于通孔2外;
如圖3所示,以圖形化光刻膠層4為掩模,對再布線材料層3a(如圖2所示)進行刻蝕,形成多個間隔的再布線3;
如圖4所示,形成再布線3之后,利用濕法刻蝕方法去除圖形化光刻膠層4(如圖3所示)。
但是,通孔2內的圖形化光刻膠層4(如圖3所示)很難去除干凈,造成通孔2內仍有光刻膠4a殘留。
為了解決該問題,現有技術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如圖5所示,它用由真空貼膜機形成的干膜5來替代圖2中的圖形化光刻膠層4,且干膜5覆蓋在再布線材料層3a上方、并未填充通孔2。以干膜5為掩模對再布線材料層3a進行刻蝕,以形成再布線之后,能夠將干膜5干凈地去除。
但是,干膜的價格非常貴,且干膜的形成工藝非常復雜,因此,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簡化制造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現有基于硅通孔技術的晶圓級芯片封裝方法中,位于通孔內的圖形化光刻膠層很難去除干凈。
本發明要解決的另一問題是:現有基于硅通孔技術的晶圓級芯片封裝方法中,用來形成再布線的干膜的價格非常貴,且干膜的形成工藝非常復雜,不利于降低制造成本、簡化制造工藝。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硅通孔技術的晶圓級芯片封裝方法,包括:
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具有正面和背面;
在所述基底的背面形成通孔;
形成覆蓋在基底背面、以及通孔的底部和側壁上的再布線材料層;
形成圖形化光刻膠層,所述圖形化光刻膠層覆蓋在所述再布線材料層上方、填充在所述通孔內,所述圖形化光刻膠層具有露出所述再布線材料層、并位于所述通孔外的第一開口,所述圖形化光刻膠層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基底上涂敷第一粘度的第一光刻膠層,所述第一粘度小于100cp;在所述第一光刻膠層上涂敷第二粘度的第二光刻膠層,所述第二粘度大于第一粘度;對所述第二光刻膠層和第一光刻膠層進行曝光;曝光之后進行顯影,以形成圖形化光刻膠層;
以所述圖形化光刻膠層為掩模,對所述再布線材料層進行刻蝕,以形成多個間隔的再布線。
可選的,所述第一粘度為10至50cp。
可選的,所述涂敷第一粘度的第一光刻膠層的工藝參數包括:所述基底的轉速為1000至4000rpm,所述第一光刻膠層的厚度為0.3至5微米。
可選的,所述第一軟烘的工藝參數包括:溫度為80至150℃,時間為30至90s。
可選的,所述第二粘度為50至1000cp。
可選的,所述涂敷第二粘度的第二光刻膠層的工藝參數包括:所述基底的轉速為500至3000rpm,所述第二光刻膠層的厚度為1至100微米。
可選的,所述第二軟烘的工藝參數包括:溫度為80至150℃,時間為60至240s。
可選的,所述通孔的深寬比大于等于5。
可選的,形成所述再布線材料層之前,還包括:形成覆蓋所述基底背面及通孔側壁的絕緣層。
可選的,還包括:
去除所述圖形化光刻膠層之后,形成覆蓋所述再布線、填充滿所述通孔及相鄰兩個再布線之間間隙的絕緣層;
對所述絕緣層進行圖形化,以在所述絕緣層內形成露出所述再布線的第二開口;
在所述第二開口下方的再布線上形成焊球。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6371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