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48052.0 | 申請日: | 2013-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6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耀榮;趙廣兵;袁莉;鈕真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1F6/84 | 分類號: | D01F6/84;C08G63/672;D01D5/08;D01D5/088;D01D5/12;D02J1/08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鋒 |
| 地址: | 21500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聚酯 熔體直紡 可控 收縮 復合 纖維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以質量分數計,它的組份包括70%的對苯二甲酸和30%的乙二醇,其特征在于:以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質量分數的總量為100%計,它還包括0.1~2.0%的聚乙二醇,?0.005~0.010%的二甘醇,0.01~0.05%的季戊四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它的斷裂強度為1.80cN/dtex~2.70cN/dtex,斷裂伸長率為20%~35%,網絡度為20個/米~30個/米,沸水收縮率為60%~7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其特征在于:它的規格為110dtex~155dtex/108f~192f。
4.一種制備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及工藝條件如下:
(1)以質量分數為70%的對苯二甲酸和質量分數為30%的乙二醇為原料,再加入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總質量分數0.1~2.0%的第三組份聚乙二醇、0.005~0.010%的第四組份二甘醇和0.01~0.05%的第五組份季戊四醇進行共聚合,制得五組份單體共聚酯熔體;
(2)將五組份單體共聚酯熔體經熔體管道及增壓泵增壓輸送至紡絲箱體,紡絲溫度為290±2℃;?
(3)由兩個計量泵將熔體分成兩路,分別經紡絲組件和噴絲板擠出成為熔體細流后,冷卻固化形成兩束絲;采用側吹風冷卻固化工藝,側吹風的工藝條件為:風速0.30?m/s~0.50m/s,風溫22±2℃,濕度75±5%;?
(4)將其中的一束絲經油輪上油,預網絡,溫度為100℃~110℃、速度為1100m/min~1300m/min的第一拉伸輥進行拉伸和溫度為90℃~100℃、速度為3130m/min~3650m/min的第二拉伸輥進行熱定型后,得到FDY絲;將另一束絲由噴油嘴上油,經牽引到兩個導絲盤后,得到POY絲;
(5)將得到的FDY絲和POY絲同時輸入并絲器和主網絡器進行復合,以3100m/min~3600m/min速度進行卷繞成型,制備獲得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組份單體共聚酯熔體的特性粘度為0.620dl/g~0.660dl/g,熔點為254℃~258℃,端羧基含量為27mol/t~33mol/t。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種共聚酯熔體直紡可控多異收縮復合纖維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五組份單體共聚酯熔體的制備方法包括:以質量分數為70%的對苯二甲酸和質量分數為30%的乙二醇為原料,加入催化劑乙二醇銻,添加劑磷酸三甲酯、醋酸鈷、醋酸鈉,攪拌混合后經第一酯化釜、第二酯化釜酯化反應后進入預縮聚釜反應,再經過15μm的過濾器后進入終縮聚釜進行縮聚反應,得到共聚酯熔體;所述的第一酯化釜的酯化反應工藝條件為:溫度190~200℃、壓力60000~80000Pa,反應時間90~120min;?所述的第二酯化釜酯化反應中,按質量分數計,相對于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總量,分別加入0.1~2.0%的聚乙二醇,0.005~0.010%的二甘醇,0.01~0.05%的季戊四醇和0.3%的二氧化鈦,酯化反應的工藝條件為:溫度200~210℃、壓力35000~55000Pa,反應時間60~90min;所述的預縮聚釜反應的工藝條件為:溫度230~240℃、壓力3000~5000Pa,反應時間50~70min;終縮聚釜的縮聚反應工藝條件為:溫度230~240℃、反應壓力80~120Pa,反應時間120~15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4805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儲能自行車
- 下一篇:帶電子秤的兩輪車輛和三輪車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