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動汽車風能發電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447949.1 | 申請日: | 2013-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122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淑華 |
| 主分類號: | B60L8/00 | 分類號: | B60L8/00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116033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動汽車 風能 發電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屬于風能新能源領域,具體涉及電動汽車風能發電技術。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電動汽車電池容量小,續駛里程短和充電耗時長,嚴重阻礙了電動汽車的市場化進程。同時電動汽車電力從電網取電,而我國上網電力75%來源于煤炭。電動汽車充電時,很難區別其電力是來自煤電還是水電或是其它可再生能源。業界不少專家質疑電動汽車的環保效應,認為現在的電動汽車其實只是把碳排放,從分散的電動汽車轉移到了充電場所。所以電動汽車電力自給之前,還不能稱為新能源電動汽車。業界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思考現在現有技術基礎上觶決電動汽車的電力自給問題,但因“能量守恒”定律難以逾越,只好知難而退。因此,在今天的技術發展水平上,電動汽車電力自給技術似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美好夢想。然而電動汽車尾氣以成人類的一大公害,據統計地球大氣污染64%來自燃油電動汽車尾氣。我國碳排放總量到2020年要在現有基礎上減少45-50%,電動氣車電力自給技術的突破已迫在眉節,時不我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根據“能量守恒”原理,把電動汽車行駛時的迎風阻力作為能源進行開發,為流動的空氣開辟專用通道,讓流動的空氣沿通道加速排放,可消除電動汽軍70-75%迎風阻力,提高電動機有效能量8-10%。這就為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旋轉發電準備了能量,增加的能量與消耗的能量成正比,電動汽車行進速度越快,風的流速逾大,有效能量增加越多,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的轉速也就越高,所發電能也越多,反之亦然,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有基整體,循環往復,在動態的基礎上達到了新的平衡。使電動汽車在動力性能不下降,安全系數不降低,成本不增加(除發電設備)同時實現電力自給。是用“能量守恒”定律解決電動汽車電力自給的典型技術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有效利用電動汽車行駛時的流動空氣能源,推動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旋轉發電,實現的電動汽車電力自給技術方法,尤其是在不降低電動汽車動力性能和安全系數基礎上的電動汽車電力自給技術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實施方案為:一種電動汽車風能電力自給技術方法,包括車頭,車架,是在所述車頭中央迎風面開孔,置入漏斗式聚風器,風管,讓空氣加速流動,消除迎風阻力,提高電動機有效功率,為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作功準備動力。所述風管前端與的漏斗式聚風器咸對接,,風管直通車尾,使電動汽車行駛時產生的流動空氣加速向后排放。所述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設置在漏斗式聚風器內,從風管加速流動的空氣推動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旋轉發電。所述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與漏斗式風聚器和風管成直線對應,固定在車架上。所述的車架上至少有三個以上的支架,用以固定漏斗式聚風器、風管、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所述全永磁旋浮發電機葉片3-20片成10-15。所述的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與整流器、逆變器、蓄電池、智能開關、電動機電連接。所述的全永磁旋浮風力發電機,整流器、逆變器、蓄電池、智能開關、電動機的電連接,是經整流器、逆變器、整流逆變相互匹配后的電連接。,所述的蓄電池為兩組,一組為工作蓄電池,一組為充電蓄電池。所述的工作蓄電池與充電蓄電池的轉換由智能開關自動控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淑華;,未經張淑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4794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座椅的腰部支撐物
- 下一篇:汽車天然氣罐支撐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