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3D打印和硼硅酸鹽玻璃的脫硫排煙煙囪建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432852.3 | 申請日: | 2013-09-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5240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1-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建國;閻培渝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3B19/00 | 分類號: | C03B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張文寶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打印 硅酸鹽 玻璃 脫硫 煙囪 建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土木工程和環境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3D打印和硼硅酸鹽玻璃的脫硫排煙煙囪建造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煤炭資源的最大生產國,2011年我國的煤炭產量占世界生產總量的50%。我國同時也是煤炭資源的消費大國,消費數額占本國煤炭生產總量的94%。煤是火力發電廠的常用燃料,截止到2011年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10.5億千瓦,其中,水電2.3億千瓦,火電7.6億千瓦,核電1191萬千瓦,風電4700萬千瓦,即火力發電占我國裝機總量的72.4%。煤作為一種化石燃料,其主要的可燃組分是碳(C)、氫(H)、氧(O)、氮(N)和硫(S),其中碳在完全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CO2)、氫在燃燒后生成水(H2O),氮在高溫下與氧形成氮的氧化物NXO,NXO會污染大氣,為有害物質。硫在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硫(SO2)和少量的三氧化硫(SO3)。SO2和SO3在與煙氣中的水分結合后形成亞硫酸(H2SO3)和硫酸(H2SO4),會造成煙囪外側鋼筒和金屬管道的腐蝕,同時,SO2和SO3排放到大氣后還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導致酸雨和人類的呼吸道疾病。
2011年,我國SO2排放總量為2218萬噸,其中電力行業排放量占45%。為避免或減緩火力發電過程中排放SO2造成的空氣污染,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煙氣脫硫,其中濕法煙氣脫硫是采用最多的脫硫工藝,占世界全部脫硫裝置的90%以上。在濕法煙氣脫硫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石灰-石膏濕法脫硫技術,其具體方法是:首先將石灰石經過破碎、研磨、制成漿液后輸送到吸收塔,在吸收塔內漿液經循環泵送到噴淋裝置;之后,煙氣在吸收塔中與噴淋的石灰石漿液接觸,其中的SO2與CaCO3反應后生成的亞硫酸鈣,亞硫酸鈣經氧化處理生成硫酸鈣(二水石膏);最后,硫酸鈣從吸收塔中排出。由于石灰-石膏濕法脫硫方法是氣-液反應,因此其脫硫反應快、效率高,當脫硫控制措施適宜時,其脫硫率可達90-95%。
但即便是在上述很高的脫硫率情況下,煙氣中依然存在未被脫除的SO2;同時,在燃煤發電過程中,煤中約有0.5-2%的硫在燃燒的過程中被轉化為SO3,在濕法脫硫過程中,相對于SO2,SO3的脫除效率較差,大約只有20%的SO3被脫除,其余的則被煙氣帶出,同時,煙氣中剩余的SO2,在過量空氣存在以及煤燃燒后生成的灰分中V2O5的催化作用下,會轉化為SO3。經過濕法脫硫后,煙氣的溫度會下降,其中的SO3會溶解于煙氣因冷凝而產生的液體中,形成硫酸溶液并造成煙囪的腐蝕。
當煙囪內部的煙氣溫度低于硫酸的露點溫度時,在煙囪的內壁上會出現因冷凝現象而產生的液體,通常稱為冷凝液,該冷凝液具有很高的酸度,其pH值通常為2.0左右,根據我國GB50046-2008《工業建筑防腐蝕設計規范》,pH為2.0的硫酸對鋼筋混凝土和鋼材均表現為強腐蝕作用。要避免冷凝液對煙囪的腐蝕,首先需了解火電廠脫硫排煙煙囪的主要結構型式。火電廠的煙囪依據其結構型式,可分為單筒式、套筒式和多管式。單筒式煙囪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襯材料采用耐火磚、耐酸磚和漂珠內襯磚等,使用耐酸砂漿砌筑而成。套筒式或多管式,外筒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筒使用普通鋼、纖維增強樹脂和耐蝕金屬等。當前,國內外大型火力發電廠一般采用套筒式或多管式,且內筒以鋼或纖維增強樹脂為主,由于纖維增強樹脂通常存在易老化、耐高溫性能差和可燃的特性,因此,常使用普通鋼來建造煙囪的內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3285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鐵桶環保整形的氣門結構
- 下一篇:冷軋管機傳動機構的降溫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