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壓力容器及其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10428870.4 | 申請日: | 2013-09-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554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明(設計)人: | 李俊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俊賢 |
| 主分類號: | F16J12/00 | 分類號: | F16J1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黃超;周春發 |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北市蘆***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壓力容器 及其 構成 氣密 壓力 環境 方法 | ||
1.一種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本體,具有一供收容加工物的第一容積空間、至少一與第一容積空間相通的第一壓力控制通道、一與第一容積空間相通的開口,于開口邊沿環設有一供與第二本體接觸的貼合面,于貼合面上設有至少一道環繞于開口外圍供收容主動密封元件的限位溝槽,于限位溝槽與開口之間設有至少一道環繞于開口外圍供固定被動密封元件的定位溝槽,另于限位溝槽處設有至少一第二壓力控制通道;
一第二本體,供覆蓋于該第一本體的開口處,且可供重復開闔;
至少一主動密封元件,安裝于第一本體的限位溝槽中,可受限位溝槽內的壓力變化而與第一本體相對位移;
至少一被動密封元件,被固定在第一本體的定位溝槽中,且其表面相對凸出貼合面預定高度;各連接件相對設于第一本體的開口周圍處,供構成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本體設有一與第一容積空間對應的第二容積空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主動密封元件在其內外側邊沿凸設有供與限位溝槽的壁面貼合的翼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本體在其開口邊沿設有一相對凸出周圍預定寬度的肩部,該貼合面且延伸至肩部處。
5.如權利要求1至4項其中任一所述的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定位溝槽的槽口寬幅相對小于或等于或大于槽底寬幅。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該壓力容器將全數連接件固設于第一本體的肩部處,且全數連接件由一可供第二本體對應嵌入的扣體所構成;或者,該壓力容器將全數連接件固設于第二本體上,且全數連接件由一可供第一本體的肩部對應嵌入的扣體所構成;或者,該各連接件由一穿設于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的肩部之間的螺栓,以及一與螺栓相螺接的螺帽組成。
7.如權利要求1至4項其中任一所述的壓力容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本體設有一透明視窗。
8.一種壓力容器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權利要求1至7項其中任一的壓力容器的第一、第二壓力控制通道分別連接預定的壓力控制設備,待加工物放入第一本體且將第二本體確實蓋闔后,透過于該壓力容器構成常態正壓環境的方法,對加工物產生預期的效果;該壓力容器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基本上包括下列步驟:
(a)透過第二壓力控制通道對限位溝槽內部加壓,使主動密封元件浮升至與第二本體密合;
(b)透過第一壓力控制通道對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加壓至預設的正壓值,即可讓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構成預定的正壓環境。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壓力容器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壓力容器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在完成步驟(a)透過第二壓力控制通道對限位溝槽內部加壓,使主動密封元件浮升至與第二本體密合之后,再執行步驟(b)透過第一壓力控制通道對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加壓至預設的正壓值,且維持該壓力狀態至預定時間之后,進一步執行步驟(c)透過第一壓力控制通道對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抽真空,使第二本體相對朝第一本體位移至與被動密封元件緊密貼合,且持續對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抽真空至預定設定值。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壓力容器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壓力容器構成氣密壓力環境的方法,在透過第一壓力控制通道對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加壓注入氣體至預設的壓力值,且維持該壓力狀態至預定時間之后,再執行步驟(b)透過第一壓力控制通道對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抽真空,將第一本體的第一容積空間內部氣體抽出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俊賢,未經李俊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42887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放氣系統
- 下一篇:一種混合動力汽車及其變速箱液壓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