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分步制備甘草抗氧化物、甘草酸、甘草多糖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10397727.3 | 申請日: | 2013-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631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2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高彥祥;樊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36/484 | 分類號: | A61K36/484;C08B37/00;A23L1/29;A23L1/09;C07J63/00;A61P3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10009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分步 制備 甘草 氧化物 多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草藥綜合利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甘草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別名甜草根、紅甘草、國老、甜草、甜根子等,是我國傳統(tǒng)常用中草藥之一,為豆科(Leguminosae)甘草屬(Glycyrrhiza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性平味甘,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diào)和諸藥的功效,具有極廣的臨床應用價值。在我國,甘草是2000多種草藥中用量最大的一味草藥,素有“十方九草,無草不成方”之說。同時,甘草還是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好的一種天然甜味劑。甘草廣泛分布于北緯30-55°之間,北緯40°左右的干旱、半干旱區(qū)域,被稱做“甘草分布帶”,主要產(chǎn)地在中亞、北美及東歐,尤以中亞及地中海沿岸為分布中心。甘草在我國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區(qū)(東北、華北和西北各省區(qū)),以新疆、內(nèi)蒙古、寧夏和甘肅為中心產(chǎn)區(qū)。
藥用甘草質(zhì)量與其化學成分的組成、積累變化有直接的關系。先后從甘草屬植物中提取、分離、鑒定了200多種化學成分,其中最重要并已證實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類、黃酮類、香豆素類、多糖、生物堿、氨基酸等。藥理研究表明,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具有解毒、消炎、鎮(zhèn)痛、抗腫瘤的作用。近年來,甘草還用于防治病毒性肝炎、癌癥以及艾滋病等。甘草甜素具有糖藥一體化的特點。除藥用價值外,甘草在食品、飲料、卷煙、化妝品等工業(yè)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甘草生產(chǎn)大國,出口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僅日本年需求量就達l萬噸之多。但對甘草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酸的生物合成、作用機制、精制加工和綜合利用的深入研究還落后于日本等國。受技術條件和工藝限制,應用傳統(tǒng)方法提取的甘草酸粗品的純度低,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低,并且提取效率也低,對甘草資源的利用不充分,影響了我國甘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目前,甘草制品多為甘草酸、甘草黃酮、多糖的初級提取物,而對于甘草的深加工卻很少,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中沒有關于甘草抗氧化物的甘草制品。中國專利(CN?1827613?A)公開了從甘草中分離甘草黃酮的方法,利用有機試劑對甘草浸提液進行萃取,在經(jīng)過濃縮得到粗黃酮。此法有一定的溶解殘留的可能,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中國專利(CN?101525391?A)公開了提取甘草多糖的方法,通過對甘草進行脫脂、提取、醇沉、脫蛋白、透析、干燥,制備了甘草多糖。但是其大量用到有機試劑,并且過程繁瑣不易操作。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分步制備甘草抗氧化物、甘草酸及甘草多糖的方法。
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分步制備甘草抗氧化物、甘草酸、甘草多糖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8):
1)將甘草粉粹;
2)將步驟1)粉碎的甘草與水混合后,熱水浸提步驟1)粉碎的甘草;浸提后過濾得到粗濾液Ⅰ,濾渣備用;
3)步驟2)的濾渣用亞臨界水浸提,得到浸提液Ⅱ;
4)步驟2)的粗濾液Ⅰ離心后,得澄清液Ⅰ,將澄清液Ⅰ濃縮后,所得濃縮液進行多次醇沉處理,每次醇沉處理后,將所得的醇沉液離心,合并每次離心所得的上清液得到合并液Ⅰ,收集最終沉淀,得到沉淀Ⅰ;
5)步驟3)得到的浸提液Ⅱ冷卻至室溫后離心,上清液保留待用,沉淀用乙醇復溶;復溶溶液再一次進行離心,并將兩次離心上清液合并得合并液Ⅱ;
6)將步驟4)所得的合并液Ⅰ和步驟5)所得的合并液Ⅱ,分別通過膜過濾進行精濾處理,分別得到膜濾液Ⅰ和膜濾液Ⅱ;
7)將步驟6)所得的膜濾液Ⅰ、膜濾液Ⅱ分別濃縮,分別得濃縮液Ⅰ、濃縮液Ⅱ;
8)將步驟4)所得的沉淀Ⅰ干燥后即得甘草多糖;將步驟7)所得的濃縮液Ⅰ干燥后即得甘草酸;濃縮液Ⅱ干燥后即得甘草抗氧化物。
所述方法中,所述步驟1)制備得到的甘草粉碎顆粒的平均粒徑為178-420μm;優(yōu)選178μm、250μm或420μm。
所述方法中,所述步驟2)中,所述熱水浸提的條件為:浸提溫度為70-90℃,料液比為1:10-1:25,浸提次數(shù)為1-2次,每次浸提時間為2-5h;優(yōu)選的,浸提溫度為70℃、80℃或90℃,料液比為1:10-1:20,浸提次數(shù)為1次或2次,每次浸提時間為2.5-5h;再優(yōu)選,料液比為1:10或1:20,每次浸提時間為2.5h或5h。
所述料液比為質(zhì)量體積比,質(zhì)量的單位以g計,體積的單位以ml計。
所述步驟2)中,所述過濾采用200目濾布過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未經(jīng)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97727.3/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循環(huán)利用的黑板擦
- 下一篇:納米乳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