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犢牛腹瀉病中鑒定非典型性大腸桿菌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78688.2 | 申請日: | 2013-08-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66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 發明(設計)人: | 喻華英;石長青;焦海宏;任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塔里木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Q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843300 新疆維***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犢牛 腹瀉 鑒定 典型性 大腸桿菌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犢牛腹瀉病病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犢牛腹瀉病中鑒定非典型性大腸桿菌的方法。
背景技術
大腸埃希菌是一種重要的危害嚴重的腸道致病菌,它是一組革蘭氏陰性菌,是人和動物腸道的正常菌群,多數不致病,且在腸道中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而被動物利用。當宿主免疫力低下或大腸桿菌侵入腸外組織和器官時,可引起腸外感染。有少數菌株可直接引起腸道感染,這些大腸桿菌稱為致病性大腸桿菌。
根據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致病特點分為5類:腸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腸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腸粘附性大腸桿菌EAEC和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等。
腸產毒性大腸桿菌主要在小腸內繁殖,致病物質是不耐熱腸毒素和耐熱腸毒素兩種毒素,這兩種毒素可引起腹瀉。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在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上段大量繁殖,一般不產生腸毒素,可引起水樣腹瀉,糞便中帶有黏液。腸侵襲性大腸桿菌是國際公認的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黏附結腸黏膜上皮細胞并在此生長繁殖,死亡后產生內毒素,引起腸黏膜細胞的炎性反應和潰瘍,出現血性腹瀉。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可產生志賀樣毒素,可導致出血性結腸炎、嚴重腹瀉和便血。自1982年在美國首次從腹瀉病人糞便中分離得到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O157:H7以來,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不斷發生,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大腸桿菌長期駐留在牛、羊、豬、雞等家畜家禽的腸道中,造成動物的腹瀉,并污染肉奶蛋制品、水源和糧食等,給畜牧業生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對人們的健康構成了巨大威脅。其感染具有爆發流行趨勢、致病性、致死性等特點,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
在世界范圍內,每年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給人類和畜牧業造成巨大損失,每年引起200百萬死亡(WHO,2002)。大腸桿菌可導致的疾病:1.腸道外感染:多為內源性感染,以泌尿系感染為主,如尿道炎、膀胱炎、腎盂腎炎。也可引起腹膜炎、膽囊炎、闌尾炎等。嬰兒、年老體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大面積燒傷患者,大腸桿菌可侵入血流,引起敗血癥。早產兒,尤其是生后30天內的新生兒,易患大腸桿菌性腦膜炎。2.急性腹瀉:某些血清型大腸桿菌能引起人類腹瀉。其中腸產毒性大腸桿菌會引起嬰幼兒和旅游者腹瀉,出現輕度水瀉,也可呈嚴重的霍亂樣癥狀。腹瀉常為自限性,一般2~3天即愈,營養不良者可達數周,也可反復發作。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會引起散發性或暴發性出血性結腸炎,可產生志賀氏毒素樣細胞毒素。此外,腸致病性大腸桿菌是嬰兒腹瀉的主要病原菌,有高度傳染性,嚴重者可致死。細菌侵入腸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上段大量繁殖。
致瀉性大腸桿菌是大腸埃希氏菌(E.coli)中一類能引起食物中毒和嬰兒腹瀉的重要病原菌,并且它也是引起幼畜腹瀉的重要病原菌。隨著奶牛場規模擴大和犢牛飼養密度增加,犢牛腹瀉大腸桿菌病已成為奶牛養殖業重要的疾病。該病主要有初生犢牛腹瀉和犢牛敗血癥。其重要特征是能在感染家畜和嬰兒的腸上皮細胞或在組織培養細胞表面形成特征性的組織病理學損傷,導致腸道內刷狀邊緣上皮細胞排列紊亂,使其功能受損而造成嚴重腹瀉,稱為粘附與脫落(A/E)。粘附和脫落大腸桿菌類似人的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通過細菌外膜蛋白緊密素局灶性粘附于小腸上皮細胞表面,引起粘附和脫落(A/E)病變。其中EPEC,EIEC,EAEC有共同的致病機制:即能形成吸附擦拭損傷素(AttachingandEffacingLesionA/E),是由eae基因編碼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塔里木大學,未經塔里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786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