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豎井用智能救援機無效
| 申請號: | 201310368596.6 | 申請日: | 2013-08-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3979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0 |
| 發明(設計)人: | 趙元杰;趙淑媛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元杰 |
| 主分類號: | E21F11/00 | 分類號: | E21F11/00 |
| 代理公司: | 煙臺雙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梁翠榮 |
| 地址: | 265500 山東省煙臺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豎井 智能 救援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豎井救援用的機械,尤其適合小口徑豎井的(口徑550mm左右)救援。
背景技術
目前,從事豎井救援的工作,較早的救援方法是:采用倒吊施救人員對被救人員進行施救,這種方法有如下缺陷:一是受井口口徑大小的限制,對于口徑較小的豎井施救人員有時很難下去;二是受井深度限制,有的井很深,采用倒吊施救人員的方法不理想,有時根本不可行。采用挖掘機在井周圍挖土的方法進行救援,存在著經常因救援時間過長而導致井下人員死亡的缺點,同時還會面臨著塌方的危險。最近,也有采用掛鉤或套圈等方法進行施救,但救援效果都不盡如人意。總之,目前還沒有一種安全、可靠、快捷、輕便的理想豎井救援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種新的豎井救援設備,采用該設備進行救援,能夠使救援工作安全、可靠、快捷、輕便。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豎井用智能救援機,含有控制器Ⅱ、線纜Ⅳ,所述的控制器Ⅱ含有電源插座Ⅰ、光端機接收機、觸摸屏、視頻監視器,其特征是還含有智能機器手Ⅲ,控制器Ⅱ的觸摸屏內設有控制機械手臂的夾緊按鈕a1及張開按鈕a2、顯示拉力的拉力顯示b、控制機械手臂夾緊時停止的停止按鈕Ⅰd1、控制機械手臂張開時停止的停止按鈕Ⅱd2、拉力給定值欄G及計數顯示欄N;所述的智能機器手Ⅲ含有外殼、電源插座、光端機發射機、撐臂Ⅰ、撐臂Ⅱ、二個機械手臂、二個機械抓手、拉臂Ⅰ、拉臂Ⅱ、拉力傳感器、絲杠、電機、減速機、攝像機、可編程控制器、正轉繼電器、反轉繼電器,二個機械手臂的上端分別與撐臂Ⅰ、撐臂Ⅱ活節連接,二個機械手臂的下端分別與二個機械抓手相連接,拉力傳感器與撐臂Ⅰ及撐臂Ⅱ相連,拉臂Ⅰ及拉臂Ⅱ的二端分別與二個機械手臂活節連接,拉臂Ⅰ及拉臂Ⅱ分別與絲杠連接,絲杠與減速機相連接,減速機與電機相連接;拉力傳感器、正轉繼電器及反轉繼電器皆通過導線與可編程控制器相連,攝像機通過視頻線與光端機發射機相連接;控制器Ⅱ的光端機接收機通過光纜與智能機器手Ⅲ的光端機發射機相連,控制器Ⅱ的電源插座Ⅰ與智能機器手Ⅲ的電源插座通過電纜相連。
本發明最佳實施例為在智能機器手Ⅲ內安裝一個三端穩壓塊,三端穩壓塊與電源插座及光端機發射機相連接。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為在智能機器手Ⅲ內還設有拉臂軸套Ⅰ、拉臂軸套Ⅱ、撐臂套Ⅰ、撐臂套Ⅱ,拉臂Ⅰ及拉臂Ⅱ分別與拉臂軸套Ⅰ、拉臂軸套Ⅱ套接,撐臂Ⅰ、撐臂Ⅱ分別與撐臂套Ⅰ、撐臂套Ⅱ套接。
所述的拉臂軸套Ⅰ、拉臂軸套Ⅱ、撐臂套Ⅰ、撐臂套Ⅱ皆安裝于外殼上。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為在智能機器手Ⅲ上設置一上蓋、擱板及底板,上蓋安裝于外殼殼體之上,上蓋、擱板及底板皆與殼體相連接,光端機發射機固定在上蓋或擱板上,攝像機安裝于底板上,可編程控制器、正轉繼電器及反轉繼電器皆安裝于擱板上,三端穩壓塊安裝于擱板上。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為在智能機器手Ⅲ的底板上設有喇叭及麥克,在上蓋上設有音頻調節旋鈕,智能機器手Ⅲ底板上的麥克通過音頻線與光端機發射機相連,光端機發射機用音頻線通過音頻調節旋鈕與音頻放大器連接,音頻放大器用音頻線與喇叭連接;在控制器Ⅱ內也設有喇叭、麥克及音頻調節旋鈕,控制器Ⅱ內的麥克通過音頻線與光端機接收機相連,光端機接收機用音頻線通過音頻調節旋鈕與其音頻放大器連接,音頻放大器用音頻線與其喇叭連接。這樣,方便的實現了豎井上下人員的雙方對話。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為增設一個絞架Ⅰ,以方便智能機器手Ⅲ在豎井中的提升或下降,該絞架Ⅰ含有繞線器,繞線器上纏繞有繩索,絞架Ⅰ的繩索與智能機器手Ⅲ相連接。
本發明在絞架上還可設置支架,用于支撐絞架Ⅰ的繞線器;在絞架Ⅰ的繞線器上還設有手柄,用于繞、放纏繞于繞線器上的繩索,繞線器上纏繞的繩索最好為鋼絲繩。
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為在智能機器手Ⅲ的上蓋上設有吊環,以方便與絞架Ⅰ的繞線器上纏繞的繩索的連接。
本發明最好在外殼上設置壓縮空氣管夾,該壓縮空氣管夾可外接壓縮空氣容器。
所述的控制器Ⅱ的最佳實施例為還設有電源插座Ⅱ及電源開關,電源插座Ⅱ通過導線與電源開關連接,電源開關的另一端與電源插座Ⅰ用導線連接。
控制器Ⅱ中的電源輸出端口最好采用電源插座Ⅰ。智能機器手Ⅲ中的電源輸入端口最好也采用電源插座,這樣便于應用操作。
所述的連接線纜采用電纜及光纜,與電源相連接的電流傳送采用電纜,光端機發射機與光端機接收機之間信號傳送采用光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元杰,未經趙元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85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