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及其制作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310366034.8 | 申請日: | 2013-08-21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353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2-11 |
發明(設計)人: | 王水林;趙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焦作市宋代絞胎絞釉瓷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C04B33/24 | 分類號: | C04B33/24;C04B33/13;C04B3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鑫浩聯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0 | 代理人: | 呂愛萍 |
地址: | 454000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復古 傳統 通體 接縫 絞胎瓷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由白色泥料和一種彩色泥料制成泥片,再將泥片捏合后燒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白色泥料主要由下述重量百分數的原料制備而成:磁矸10%~15%、粘土25%~30%、高嶺土45%~60%、石英砂5%~10%;所述的彩色泥料主要由白色泥料中的所有組份與耐高溫有色顏料按10比1~1.2的重量比混合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英砂的粒度為200目。
3.一種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的制作方法,包括配料、調泥、捏片、制坯、修坯、素燒、施釉、二次燒制等工序,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如下:
步驟1)、將按照所占重量百分數為磁矸10%~15%、粘土25%~30%、高嶺土45%~60%、石英砂5%~10%充分混合,加水調制打漿,得到白色泥料;取重量百分數為磁矸10%~15%、粘土25%~30%、高嶺土45%~60%、石英砂5%~10%充分混合,根據樣式圖紙,按混合物與耐高溫有色顏料10比1~1.2的重量比在混合物中加入不同的耐高溫有色顏料,加水調制打漿,制作成帶有不同顏色的泥料,放置備用;
步驟2)、將步驟1)中得到的泥料揉練、搟壓,排出泥料中的空氣后,將不同顏色的泥料分別切割成大小一致的泥餅,根據要加工的花紋顏色,將不同顏色的泥餅疊放在一起,每疊放一層均用手拍打上層泥餅,擠出泥餅間的空氣,使泥餅貼合緊密;
步驟3)、將步驟2)中得到的疊放后的多層泥餅切成寬度均勻的泥條,再將泥條切成長度均勻的泥段,將泥段能顯示泥層的側面朝上放置,根據樣式圖紙所顯示的花紋及圖案大小,手工將泥段擠壓、扭轉,得到帶有花紋的泥片;
步驟4)、按樣式圖紙做出胎內擴張支撐架,在支撐架底部扣合瓶底泥片,將步驟3)中得到的帶有花紋泥片首先與瓶底泥片捏合,然后按照圖紙顯示的花紋從底往上,將帶有花紋的泥片一片一片捏合在一起,直至瓶口收口,將胎內擴張支撐架收縮后從瓶口取出,則坯體制作完成;
步驟5)、將步驟4)中制得的坯體放置在室溫26℃~30℃環境中靜置120小時,直至坯體充分干燥,然后使用120目砂紙及刮刀進行修坯,修坯時需將坯體外表層和內表層均修去0.8-1.0mm,直至坯體內外表面光潔,形體連貫,曲線流暢;
步驟6)、將修整后的坯體放置窯內進行素燒,素燒后再次打磨,然后洗坯,待坯體干燥后施釉;
步驟7)、將施釉后的坯體放入窯中進行二次燒制,制得成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所述的胎內擴張支撐架為薄竹片制成,在捏合帶有花紋的泥片時,需將泥片貼合在胎內擴張支撐架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6)中素燒時,按照以下溫度梯度進行燒制:窯內溫度為200℃,燒制時間為3小時;窯內溫度為600℃,燒制時間為3.5小時;窯內溫度為1000℃,燒制時間為2小時。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古傳統通體無接縫絞胎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中二次燒制溫度設定為1180-1260℃,燒制時間為6-10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焦作市宋代絞胎絞釉瓷研究所,未經焦作市宋代絞胎絞釉瓷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6603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廢舊橡膠再生利用設備
- 下一篇:一種多功能起重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