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顆粒茶的加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310352524.2 | 申請日: | 2013-08-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4046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3-11-27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智;童城;戴前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弋江源茶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F3/06 | 分類號: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合肥誠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湯茂盛 |
| 地址: | 245521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顆粒 加工 工藝 | ||
1.一種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鮮葉準備→攤放→輕搖青→殺青→揉捻→炒二青→炒小鍋→炒大鍋→烘干→提香包裝;
所述的輕搖青工序搖青2-3次;
所述的殺青、炒二青、炒小鍋以及炒大鍋后的茶葉均經過攤涼回潮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攤放工序是在室溫條件下將鮮葉攤放在竹篾上1-2h,攤放厚度為3-5cm,減重率為7%-1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輕搖青工序包括兩次搖青,第一次搖青2-3min,靜置1-2h,攤葉厚度控制在6-7cm,第二次搖青5-6min,靜置2-3h,攤葉厚度控制在8-10cm,經過兩次輕搖青后的茶葉減重率為10%-15%,含水率為68%-7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輕搖青工序采用容葉量為30-40kg的電動圓筒搖青機,設定轉速為28-30r/min,所述輕搖青工序的環境溫度為22-24℃,相對濕度為80%-8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殺青工序是在茶葉溫度控制在85±5℃、殺青機溫度設定為240±5℃的條件下重殺青,茶葉減重率為40%-55%。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殺青工序采用6CST-60滾筒殺青機,滾筒的進口溫度設定為160-170℃,出口溫度設定為50-55℃,經過殺青工序的茶葉減重率為5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捻工序采用6CR-45型揉捻機,投葉量為10-15kg/次,每次在空壓條件下揉捻茶葉15-20min。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二青工序是在茶葉溫度控制在70±5℃、鍋溫控制在235±5℃的條件下炒二青10-15min。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小鍋工序是在茶葉溫度控制在70±5℃、鍋溫控制在240±5℃的條件下炒茶30-50min,茶葉含水量控制在20%-25%。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大鍋工序是在茶葉溫度控制在45±5℃,鍋溫控制在150±5℃的條件下先炒45-55min,然后將炒鍋溫度升高20℃再炒3-5min后出鍋。
11.根據權利要求1或9或10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炒小鍋和炒大鍋前的茶葉均先經過篩分去末處理。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干工序采用6CHB-5型百葉烘干機將茶葉足火烘9-13min,烘干后的茶葉直接放置在溫度為0-5℃、濕度為20%-50%的冷庫中冷藏保鮮,待包裝時再取出。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香包裝工序是在溫度為60-70℃的條件下采用6CXT-6型提香機將茶葉提香45-60min,然后待冷卻后包裝,所述提香包裝前的茶葉經過篩分分級和人工揀剔除雜處理。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茶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殺青后的茶葉經過第一次攤涼回潮0.5-1h,炒二青后的茶葉經過第二次攤涼回潮20-30min,炒小鍋后的茶葉經過第三次攤涼回潮30-50min,炒大鍋后的茶葉經過第四次攤涼回潮10-15h,所述的第四次攤涼回潮過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弋江源茶業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弋江源茶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1035252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熔紡斷絲提示系統
- 下一篇:多角度調節器及所應用的鐵板燒





